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近年来,始终以培养建设行业能工巧匠为基本目标,将生态校园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师生生活之中,精心打造了生态校园。
进门生态:建中外建筑历史柱廊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大门内,建造了气势宏伟的“建筑历史柱廊”,柱列蕴含古今中外及地方特色的建筑历史,分为玉琮柱、斗拱柱、陶立克柱、爱奥尼亚柱和科林斯柱5大种类共18根,整体排列,每根柱的材料,都是山上的原始整块石头做成,体现了建筑来自自然,又超越自然。
教学生态:建园林综合实训中心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南大门东侧,建造了园林综合实训中心,占地8600余平方米,分为主入口区、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实训区、园林园路面层铺装实训区,园路设计实训区、园林置石设计与施工实训区、园林场地测绘与设计实训区、园林建筑教学认知区、园林材料与构造教学认知区等。并在中心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幢木结构建筑,一方面作为中心的配套房,用作临时教室和库房,另一方面为学生了解木结构建筑创造了条件。
学习生态:建虚拟植物园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造了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以主要场景与主要植物的三维再现为形式的虚拟植物园。使现实植物园的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为公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交互访问平台。通过手机二维码技术制作标牌对校园植物进行挂牌定位,用智能手机扫描后即可通过校园无线网络连接到植物数据库,获取数据库信息,使学生可以在开放的校园,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地学习。虚拟植物园现有各类植物200余种。
庭院生态:建美丽乡村示范庭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多家行业领头企业在实训楼和图书馆之间的校园景观河道旁建造了污水处理系统,共建了美丽乡村示范庭院,占地500余平方米。分为美味花园、香草花园、、康复花园、雨水花园,具有科研功能、污水处理功能、有机垃圾处理功能、节能功能、心理康复功能、交流功能等。使之成为学校绿色生态科普校园建设的亮点工程、建设行业绿色低碳科技研发的创新实验基地。此外,在教学楼内建造了4个绿色庭院,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河道生态:建绿色水生植物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进一步美化校园生态环境,对校内的湖泊、河流进行了改造,按水系特征、植物习性、美学特点分别种植了梭鱼草、荷花、木槿、水生美人蕉、越南百叶等20余种水生植物,具有观赏性、功能性、文化性、传统性、趣味性等。不仅使水更清,环境更美,还为浙江省委提出的“五水共治”提供参观、咨询等服务,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屋顶生态:建太阳能等绿色设施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训楼、食堂等建筑物的屋顶上建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建的培训楼按照绿色建筑2星标准建造,并建造了屋顶绿色、雨水回收、太阳能热水等先进设施,将绿色建筑理念贯穿于生态校园建设之中。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将生态校园建设与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校园文化、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使生态校园建设人本化、教育化、功能化和科技化。(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沈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