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志愿服务博览会在京召开
倡议将2011年定为“中国志愿者年”
2010年12月5日,“2010年中国志愿服务博览会(志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盛大召开。这次活动作为首届志愿服务博览会是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志愿者支持中心联合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和公关政策学院,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在各国举办各种活动纪念并庆祝国际志愿者年十周年到来之际共同举办。本次志博会得到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商务部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社工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英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邀请了来自国内外企业界的代表、在华大使馆工作人员、公益领袖、专家学者等多方资源,共同探讨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让北京乃至全国人民能够参与到这一全球性的庆祝热潮之中。
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自2001年第一个国际志愿者年开始,国际志愿者日已走过了十周年的历程。而继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正在举行的广州亚运会后等重大事件发生和体育赛事举办以来,志愿服务已植根于大众心中,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此次志博会为政府、企业和大众深入了解志愿服务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并进一步倡导志愿服务在中国社会的普及和发展。
本届志博会为期一天,上午以论坛形式为主,不但有嘉宾的精彩发言,还有志愿服务话题的精彩辩论环节,友成倡导跨界合作与社会创新,要的就是各界朋友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这样公益才不会成为自说自话,倡导志愿精神也要在创新中不断让理念深入人心。辩论环节中,来自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志愿服务机构和志愿者代表分别对志愿服务和扶贫与发展的关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志愿服务的创新两大话题各抒己见。
活动持续了一整天的时间,下午为公众场,每位参与的志愿服务机构都设有站台,介绍他们的项目和组织,对志愿服务感兴趣的公众可以参观丰富多彩的展览,并参与互动活动。主办方之一VSO的一位代表说:“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民众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中最贫困和弱势的群体提供支持、减轻贫困的热情大幅度高涨。我们现在需要把这份热情转化成为具体的行动和政策。一年一度的志愿服务博览会将提供一个跨界的平台,让每个参与的人都能够分享志愿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共同探索应对之道。”
他还同时表示,我们呼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感兴趣的人能够来参与志博会,加入到辩论中,共同探索更加广泛、有效的志愿服务的实践方式。
就在同一天,来自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湖北、湖南、南宁、河北、吉林等省的11个地区和城市的志愿服务组织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各地庆祝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 由英特尔、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百度、爱立信、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志愿者支持中心、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BSR)等共同发起的“ICT专业志愿者联盟”也将在这一天正式宣布成立,将号召更多的专业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用志愿服务创造社会价值。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博览会,也是一次能让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各种志愿服务项目的好机会。2011年是欧洲志愿服务年,中欧青年年。通过志博会的主题活动和各地的庆祝活动,主办方希望志愿服务博览会未来成为志愿服务方面的年度性的饕餮盛宴,并倡导2011年成为中国志愿服务年。希望未来的每一天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每一刻都能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欢庆,激情,志愿同行”。(张丹)
1.志愿服务相关知识:
互助互爱的美德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志愿服务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得到广泛的认可却是在08年奥运会和汶川地震救灾之后。那么在如今这个后奥运时代,为何国内志愿服务对中国如此重要?
志愿者广泛参与各种活动,例如提供教育或健康服务,助人自助,公众和政策倡导,管理,社区和环境行动等等。
志愿服务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多元性,无论能力大小、背景如何,志愿服务是公众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方式之一。
志愿服务是社会包容和社会融合的手段。志愿服务能够有助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团结的关系,创造社会资本,促进社会融合。,它是营造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促进社会的和解与重建。
志愿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往往通过创新性的活动在第一时间发现、表达以及回应社会需求。志愿者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对象,并且开创新型的服务方式。
志愿服务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许多志愿服务机构都是严重依赖于不计报酬的志愿者开展活动的。
志愿服务有助于企业,政府权威机构和志愿服务机构之间建立创新型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加上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方式,可以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志愿服务提供非正式的学习机会因而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志愿服务,人们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并拓展他们的社交圈,这往往可以使之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更好的社会发展机会。
2.2011中国志愿者年倡议书
志愿服务的倡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导致了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贫困、能源、健康等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和疏离,信任的缺失导致社会成本极高;这些困境正是我们过去“成功”的代价。如果想要以旧有的“成功模式”来解决这些“困境”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有更多的志愿力量来参与,用创新的方法来应对这样的挑战,因为他们代表着多元的思想、多元的方法、以及多元的需求,而这种广泛的多元性正是创新的肥沃而坚实的基础。
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计划,设定了在“ 消除贫困、基础教育、性别平等、降低童亡、母亲健康、抗艾疟疾、可续环境、合作伙伴”方面的发展目标,并将2001年定为国际志愿者年(IYV)。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下,中国的志愿服务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志愿服务在社会公益、大型活动、扶贫救助、增进健康、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克服社会排斥、消除种群歧视、社会治理、政府监督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看到:中国国力稳步提升、公民参与日益增强、志愿服务愈加兴盛。
志愿者——这个群体所代表的多元特性是任何行业都不可比拟的,志愿精神所建立的社会资本,将会大大降低“社会成本”,构筑人与人之见的信任和良性互动;志愿者所倡导并践行的环保、参与、平等与合作的理念,将会使人类寻找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模式;志愿精神所传递的合作精神,将会引领社会走向共生共赢。
我们相信:志愿精神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1年是IYV十周年,全球许多国家都通过开展“国家志愿者年”活动来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联合国相关机构已经开始着手筹备“IYV+10”的系列庆祝活动。为了响应“IYV+10”的全球庆祝活动,更是为了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值此“国际志愿者年”十周年之际——
· 我们倡议:将2011年定为“中国志愿者年”,促进中国志愿服务政策改善、营造人人志愿的文化氛围、推动志愿服务行业的建设、提高志愿服务参与率,进而在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中体现志愿服务的价值。
· 我们倡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跨界携手合作——认可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给予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以保障和支持。
· 我们倡议:2011——中国志愿者年,人人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精神融入血液,化为行动,用生命影响生命,让志愿精神遍及天下。
2010年中国志愿者博览会
2010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