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在路上”,研学旅行以培育创新精神的高远立意,知识整合的教育方式,提供“教育所须,学校所不足”,用学生们更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完成了对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近日,游学教育专业机构、新三板挂牌企业世纪明德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研学旅行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整个行业生态将迈入“立体变革”时代。
世纪明德营员在江西景德镇体验手绘、陶土文化
研学旅行将逐渐突破“游”、“玩”的简单结合
以世纪明德为例,其对课程任务的设计遵循“线和点”相结合的模式。“线”,即在学生出行前充分依托研学目的地的资源优势、文化内涵、学校特色、学生心理、兴趣需求等,策划提供此次研学的10个总课题,让学生自成小组自选课题,在研学活动中实地探究,结合《研学课程手册》及专业讲解,完成研学报告;“点”,即在每天、每个研学点上,根据研学点本身特点及学生学龄特点,设置形式多样、灵活有趣且实操性强的定制任务,涉及知识性、活动性、体验性等多种实践,比如话剧创作和表演、实地采访、制作工艺品等。每个任务都会匹配设计精美、内容准确的课程任务卡,在对应研学点下发给学生,作为研学过程中的“惊喜”体验。
研学旅行的范畴或将涵盖夏令营、游学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夏令营分为营地式与旅行式两种,在暑期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活动,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有一定教育意义。游学,在现代文化中被定义成这样一种现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环境里学习和游玩,既非单纯的旅游,也非纯粹的学习,而是学与游的一种融合。
在中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研学1.0时代是建国初期,属精英国培型,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参加;研学2.0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属大众旅游时代,但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21世纪前十年,随着市场化需求的增长及运作,相对专业化的研学3.0时代开启,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素质教育集团;21世纪第二个十年,研学旅行产业进入了活跃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国家政策导向,还是行业内人才流动性的提升,都给研学旅行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新一代父母在教育理念上的转变也为研学服务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教育改革的红利依然会在未来不断释放。
营地教育将成为研学重点环节
研学营地是共享式营地,它不是一个学校,是一个微缩的校外教育空间,通过一系列设施的搭建,通过一批批的研学课程内容研发,成为一个个专业的研学营地,实现对学生校外教育的空间功能。世纪明德CEO王京凯表示,“世纪明德已经开始自建营地的尝试,涉及到营地的开发、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的完整环节,通过自建营地沉淀相关经验,逐步进行大规模复制,梳理形成营地开发建设标准。营地开发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暂无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世纪明德当前除了自建模式,也在尝试联合投资、托管运营等模式,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阶段。”
从研学空间来看,研学旅行可分为省内、省外、出境三个维度。本地的研学旅行会成为最普遍、最常态化的活动,也会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营地是研学旅行的基地,营地内的教育内容是研学旅行的目的,营地教育属于研学旅行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学旅行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研学旅行属于校外教育,其中的研学和旅行同等重要,既要兼顾旅行体验,又要兼顾研究性、实践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是使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有效载体。
据了解,世纪明德近一年来联合研学旅行主管部门、研学旅行示范实验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及中外优质中小学,共同发起了“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旨在推动研学旅行在中国的全面落地,助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目前,活动已于北京、西安、长沙、呼和浩特、兰州、成都落地,并将陆续于贵州、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浙江等地,开展研学旅行优质落地方案及优质资源的推介。(阮萱)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