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暑期阅读已开启,亲近母语来助力

发布时间:2020-08-03 作者:亲近母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盛夏炎炎,孩子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暑假!暑假对孩子的意义在于调整休息、开阔见识,其实暑期还是孩子集中精力阅读的好时光。中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家长们更需要鼓励并带领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而给孩子选书似乎永远是家长和老师十分关注的话题。因为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就意味着将来这个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秉承着经典性、儿童性和文学性的原则,在这里精心挑选了几本暑期阅读书籍,从经典儿童文学到优秀中国文化,满足孩子暑假阅读需求,赶紧收藏吧!

一、经典儿童文学

梅子涵老师说过:儿童文学的名著和经典,很可能不是一个孩子立即就爱不释手的书,但它们是属于高的枝头上的。它们甚至是象征中的空中的东西,空中的光芒和闪耀。它们的优美趣味和精神力,完全不是在平俗、滥造的书里可以找到的。把这样的书放在孩子面前,是为阅读的成长、成长的生命竖起一把梯子,修一个往上的坡。而阅读那些平俗和滥造,只是在垃圾桶边跳来跳去的舞蹈。

人往高处去,孩子渴望“长大”,这才是本质上的“儿童本位”。

为此,我们推荐这套《经典童书阅读指导版》,全套经典共20册,由叶君健、任溶溶、陈伯吹、韦苇、蒲隆、程玮、彭懿等文学大家翻译而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第一辑:《小狐狸阿权》《西顿动物故事》《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小鹿班比》《柳林风声》《丛林之书》《孩子们和野鸭子》《雪地寻踪》《安徒生童话》 《小王子》。

第二辑:《格林童话》 《彼得·潘》《兔子坡》《聪明的狐狐》《绿野仙踪》《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神医杜里特在猴子国》 《爱丽丝漫游奇境》 《太阳的诗篇—— < 森林报> 故事精选》。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好童书+好译本+好的阅读指导=真正的经典

梅子涵老师认为优秀文学带给孩子的生命趣味是最高级的,因为孩子在阅读文学作品中可以得到满足和感动,而这种满足是没有功利的,是超然的。这是符合人性的优良的进化。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也为孩子一生的阅读习惯打了一个基础。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经典儿童文学,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品还有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朱自强教授认为,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民间文学也是重要的资源。因为民间文学不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更加贴近儿童心理和接受能力,更有助于儿童的精神成长。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民间文学往往用讲述故事的方式,用黑白分明的态度处理善恶。这种处理方式,使儿童内心的善恶冲突得以确认,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民间故事所蕴藏的道理,也非常自然地传达给了孩子。从表现形式来看,民间故事的三段式结构、口语讲述的语言特点,对于儿童的心智发展和语言发展都很有帮助。

“老故事”系列


  《中国老故事》

图片20.png

200余篇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古老故事,从儿童阅读需求出发,注重民间韵味,对情节、语言进行适当改写,带给孩子纯正“中国味道”的审美体验与记忆。


  《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


78.png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亲近母语本着经典性、儿童性的原则精心粼选了300余个成语,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汉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让孩子在生动的故事中理解成语,为孩子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


  《中国古代寓言》(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必读书目)


79.png

感受先贤的机敏和智慧,思索生活中蕴藏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作品繁富,乃取之不尽的宝库。选编的145则寓言,或文笔平易,或情文相生,均系传诵一时或机锋独标者。篇目依时代编次,篇篇短小精悍,包含了千年来先贤对人生、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中国古代神话》(部编教材小学四年级必读书目)


80.png

一本充满美丽幻想、奇伟瑰丽的书——

世界上可不是只有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我们祖先创造的神话,绝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差。遗落民间的瑰宝,我们的孩子怎能错过?本书按时间顺序,从世界之始的盘古开天辟地到战国时的杜宇化鹃,包含了30余篇著名的神话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部编教材小学五年级必读书目)


81.png

中国人一脉相继的德行与智慧,尽在《中国民间故事》

古老的民间故事蕴藏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不畏艰难的勇气、永不放弃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气魄。让孩子在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与优良品格。

阅读这些历经几千年岁月洗练后的民间故事,感同身受着古人的精神与智慧,可以让孩子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习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华文化有切身的体验和文化认同,重建共同的民族文化根基,涵养出纯正的中国文化襟怀。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