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贵州铜仁职院:

强化制度建设 确保“诊改”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0-11-10 作者:覃礼涛 徐友英 何思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制度稳则学校兴,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必须靠制度作保障。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试点为契机、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重点、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创新办学治理模式。通过强化“四个三”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运行机制,确保“诊改”落地见效,实现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实行“三层”分解,确保“诊改”目标落地

目标定位是“诊改”工作基础。学院以创建全国优质校、“双高计划”为目标,以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己任,举农字旗、打生态牌、走服务路,充分发挥“五大”兴农作为。学院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按照学院总规划、部门(院、系)子规划、年度工作要点“三层”分解的原则,层层传递至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上下衔接成链。工作中,把学院总规划变为二级单位的行动计划,再列入到每年工作要点之中逐条加以落实,使学院规划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可控性,确保办学目标落地落细,助推学院科学发展。

明确质量主体是“诊改”关键。学院从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层明确质量责任,学院主要从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年度任务等提出工作目标和标准,并为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建设发展提供服务和资源保障。专业、课程根据学院建设目标和标准、企业行业工作标准、社会需求;教师根据学校-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和标准,以及自我发展需求;学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自我发展需求,自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目标任务的层层分解落地,学院各项工作执行力明显提升,目标达成度高,专业建设完成率100%,畜牧兽医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课程规划完成率平均达135%,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0门、特色课3门、出版教材30部、开发教学资源1万余个。技能大赛获省级以上教学能力赛奖项32项。

实施“三定”改革,明晰“诊改” 职责任务

一是深化“三定”改革,明晰各岗位职责任务。为了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厘清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学院从2018年开始实施定岗、定员、定任务(职责)“三定”改革,分别制定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岗、教辅岗、科研岗等岗位职责任务,确定276个管理岗位,1270多项职责任务。经过三轮双向竞聘,大批教师安心回归到教学一线,做到“人员、岗位、任务”三落实,充分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保证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二是实施“二级管理”,调动基层办学积极性。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根据各二级学院(校)的办学规模,按照人、财、物与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完善修订200多项制度,将人权、事权、财权下放给二级学院(校),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强化二次分配,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积极性、主动性。实施教学“诊改”以来,学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开展“三项”考核,激发“诊改”内生活力

做好“诊改”工作,激发师生内生动力是关键,建立外部干预机制是保障。没有外部制度保障,“诊改”效果将大打折扣。学院立足办学实际,开展“三项”考核诊断,确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取得实效。一是二级单位“目标”考核。即实施省市、学院合一的年度目标考核工作,学院每年工作要点分解到二级单位,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工作台账和负面清单,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实行“双挂钩”,即与部门奖惩挂钩、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挂钩。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积分”考核。学院制定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岗最低积分标准,分别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育人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规定积分的十大内容和分值比例,半年考核一次,年度公布结果,将结果列入教师绩效分配、职称申报、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全体党员“晒单”考核。即全院开展了“三级书记述职,全体党员晒单”、“双比双争”活动,探索“以群建党,按群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年让每个党员定期将党内、党外工作积分情况进行晒单公布,接受监督,并将结果列入先进组织、优秀党员、民主评议的主要依据之一。

激活办学的内生动力。学院通过建立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激励制度,激活了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展风采、脱贫攻坚炼真功、抗击疫情显本色”,通过实施“一村一品”“一师一班一村”等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农户实现科学养殖和种植,近年来共指导十万多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受益人口达几十万人。

搭建“三大”平台,助力“诊改”运行有效

平台建设是“诊改”载体。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依托信息化平台对各种数据实时采集、自动生成,及时监测预警。学院紧扣贵州省大力发展“三大战略”(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的发展机遇,根据办学需要搭建“三大”平台,助推“诊改”运行见效。一是搭建学习平台。全体师生链接学习APP,及时学习有关知识,定期公布学习成绩,提高师生学习能力。二是搭建智慧党团平台。通过开展网上党课、学习大讲堂、易班+思政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建立AIC信息化平台。学院投入5000万元建设智能校园,建成大数据分析平台(校情分析与诊断平台),可实现教学、科研、教师、学生、招生、就业等14类系统数据的挖掘、采集和分析;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自动生成,监测预警的目的,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助推“诊改”运行见成效,学院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全国首批“一平三端”智能教学示范基地。

“诊改”彰显特色。学院紧紧围绕提升办学治校能力,通过“强制度、重内涵、提质量、铸品牌”,构建“一体五化”治理体系,提升了治理水平和能力,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即制度建设“标准化”,实现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标准做事,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党的建设“品牌化”,凸显党建工作亮点,构成学院“党建百花园”。绩效考核“常态化”,做到科学合理、真实管用,优劳多得,让实干者实惠。内部治理“规范化”。学校探索“党委统一领导,院长依法负责、工会民主监督、教授潜心治学”内部治理体系,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管理手段“信息化”,借助网络建设和使用,使用信息化工具和数字化资源,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目的。

总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诊改”,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充分激活了教职工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过去大家不愿干,现在大家抢着干,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实现了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加快推进学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阮萱)

作者: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覃礼涛,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诊改办)主任徐友英,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何思雨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