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AI(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是善用AI的教师有可能会替代不善于使用AI工具的教师

发布时间:2025-07-16 作者:任朝霞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未来,AI(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是善用AI的教师有可能会替代不善于使用AI工具的教师。”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小学校长国际研讨会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说。

“确实,AI在重新定义教师这一职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正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分工结构,许多传统岗位或许会逐渐消失,同时也会催生出大量新的岗位。社会分工的重构也将倒逼教育重新定义,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式都将面临重大调整。

李永智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教育将从为生产而教育,转变成为所有人拥有更好的生活来开展教育,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教育意义的一次迭升。未来教育应体现“伴随每个人一生、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和更加灵活开放”四个维度,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学习内容与方式,构建更加弹性的教育体系。

“作为教师,必须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素质和能力。”在安德烈亚斯看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未来可能性的教育,而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

安德烈亚斯指出,学生需要的是一种非常高质量的师生关系。人工智能非常善于去理解模式,但是它的这种行为的判断总是基于过去相似的情境来做的推理。而教师则能够看到学生的真正创新、看到学生的特殊点,能够和学生带来真正的情感联系。

而在OECD的调查中也显示,教师普遍认为,教学不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而准备教案、参与行政管理等事务成为了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压力来源。“人工智能的出现,具备了辅导、督促、反馈、评估等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减轻行政工作量。”安德烈亚斯提到。

李永智介绍,为应对AI带来的挑战,应该运用“教学思维链”,以结构化、可追溯、可共享的教学逻辑,突破大模型在教育应用中的“黑箱”限制,使教师经验可见、教学行为可析,推动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手与学生发展的助力。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