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安徽科技学院:普通话推广进社区 非遗传承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16 作者:黄芷娴 方梦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芷娴 记者 方梦宇)近日,安徽科技学院中华之音实践团走进安徽省广德市荷花社区,开展以“说好普通话,传承非遗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趣味游戏、语言互动、非遗体验等多元形式,让社区儿童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语言魅力,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以“破冰游戏”拉开序幕。“手拉手,好朋友,普通话里乐悠悠”——随着轻快的儿歌,队员们带领20余名社区儿童玩起“词语接龙”“拼音蹲”等语言游戏。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绕口令挑战赛上,孩子们争相举手,稚嫩的嗓音在社区活动室回荡。队员们逐字示范、耐心指导,针对平翘舌、前后鼻音等常见发音难点。

作为活动亮点,实践团将普通话推广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在“麦秆画里的普通话”环节,队员们先用标准普通话讲解广德麦秆画的历史渊源:“麦秆画是咱们宣城非遗,用麦秆烫贴出山水花鸟,每一根秸秆都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随后,手把手教孩子们剪、烫、粘、贴,用麦秆拼贴出“我爱中国”“好好学习”等字样。

此次活动是安徽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推普+”系列实践的重要一环。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团队立足高校社会责任,将语言推广与社区需求、文化传承相结合,既提升了基层群众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近年来,广德市荷花社区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安徽科技学院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计划常态化开展推普支教、非遗研学等活动。高校资源下沉社区,既破解了基层推普力量不足的难题,又为文化传承搭建了新平台,是校地协同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夕阳西下,孩子们举着麦秆画作品,用标准的普通话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普通话成为社区沟通的“通用语”,更让非遗文化成为连接童心与传统的“连心桥”,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写下温暖注脚。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