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青少年科技艺术》分论坛:科技与艺术融合,为孩子带来思维的解放

发布时间:2021-12-29 作者:阮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文为2021博鳌全球少儿美育论坛《青少年科技艺术》分论坛综述,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2021博鳌全球少儿美育论坛”专题

2021年12月28日,博鳌全球少儿美育论坛《青少年科技艺术》分论坛成功在线上举办,同时在全网平台播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童行书院创始人、《北京折叠》作者、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教师黄静,凤凰数字科技副总裁、儿童事业部总经理罗云,零碳元宇宙智库MetaZ创始人陈序参与分论坛讨论并发言。

61.png

邱志杰演讲

本场分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教授担任召集人,他以“为什么要把科技艺术的工作做到孩子中去”为主题作演讲,带领大家重新认识科技艺术。他指出,科技和艺术相融合的科技艺术是推动美育和科普融合的最好抓手。他提出要普及面向少儿的科技艺术,培养他们将技术史与科技史深度融合的意识,鼓励孩子们动手做出自己的科技艺术作品,勇于跳脱思维定势,获得心灵的解放。

62.png

郝景芳演讲

郝景芳以“儿童美育中的艺术鉴赏教育”为题,指出创造力和美育是一体两面。结合自己科幻小说创作和儿童教育实践的经验,她认为,艺术的创作、科学的探究和人文的感受是相通的,只有培养孩子对于美的感受能力,才能让他们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美。因此,郝景芳呼吁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艺术鉴赏和艺术技法教育,提升和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成为未来美好世界的创造者。

63.png

黄静演讲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教师黄静以“我们学校的科技艺术课”为题,分享了她在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开展科技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她表示,科技和艺术都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相比普通的创新学习,科技艺术教育需要孩子们具备历史观、融合思维和跨界思考的能力。她支持学校加强科技艺术教育实践,培养孩子用艺术的手段、科学的方法来表达内心看法。

64.png

陈序演讲

零碳元宇宙智库MetaZ创始人陈序以“想象力创造数字文明的未来”为题展开分享,他认为想象力是美育的核心,是驱动我们去探索美、创造美、定义美和实现美的源泉。科学技术推动想象力的发展,在数字文明的探索中,孩子们可以沉浸式地体验技术,通过设计自己的数字艺术作品开启想象。因此,未来的美育,要在父辈和子辈之间、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数字文明的未来。

65.png

罗云演讲

凤凰数字科技副总裁、儿童事业部总经理罗云从“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这一角度出发,提出如何让孩子主动地、有内驱力地、开心地学习知识,以及如何让他们主动地发现美、知道美、认识美,并且学会创造美,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应用与研发经验,她表示教育的未来离不开科学和科技的探索,教育工作者应该用科学、科技的手段,友好地、温和地和孩子们去相处。

精彩的演讲结束后,博鳌全球少儿美育论坛秘书长巫睿女士召集科技艺术教育专家继续围绕“什么是科技艺术?”“科技艺术作品是什么样子?”“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科技艺术”“美育在开展中的各类问题”“对于2022年面向青少年的科技艺术可以如何开展”这些话题进行了热烈的圆桌讨论。

66.png

圆桌讨论现场

黄静指出,科技艺术的融合能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新的视角,跨界的思考能力将是未来孩子必备的品格。

罗云老师认为,科技艺术和传统艺术有非常明显的区分,通过科技的手段让孩子能更清晰地、理性地探知自己的内心,并且知道如何去探知、去平衡外部世界。

关于如何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技艺术这一问题,郝景芳谈到,科技艺术就是用当下最好的科技手段来做艺术品。鼓励孩子用自己认知水平的科技去做艺术品,孩子自己就是科技艺术家。

邱志杰认为,推动少儿科技艺术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更自由地活着,科技和艺术都需要大量的合作,通过科技艺术教育能在孩子中培养一种协作、合作的工作方式。

此外,陈序表示,孩子其实比大人更容易接受最新的科技,孩子在不断实验和试错的过程中会迸出实践和科学的结果,以及艺术和创作的结果。他认为人应该做比机器更有创造力,更有前瞻性的事情,因此需要给孩子最新的科技以及最少的限制,这才是少儿科技艺术的意义。

67.png

《青少年科技艺术》分论坛嘉宾合照

科技和艺术都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果,科学是理性的智慧、艺术是感性的智慧。围绕如何培养孩子从感性的智慧中激发创造力,如何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技艺术教育这两个问题,几位嘉宾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做出了精彩分享,呼吁开展更多兼具科普和美育性质的活动,让更多孩子在科技艺术的体验创作中获得心灵的启蒙、思维的解放,塑造良好的心性和品德。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