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开展农村教学点优化提质试点,农村教学点由104个优化整合为16个,涉改学校师生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取得了师生满意、家长点赞、社会认可的多赢效果,探索出一条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田路径”,成为撬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杠杆支点,全县小规模学校实现“小而弱”向“小而优”的蝶变。改革经验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
一、民本式调整,破解农村学校布局难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往县镇集中,农村教学点就读的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导致农村出现了许多“麻雀小学”和“空心校”。针对一系列现实问题,新田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的衡量标准,广集民意民智,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调查摸底坚持“三个覆盖”。一是覆盖所有教学点。详细了解办学状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数量等情况后,研究制定了停办教学点学生安置方案、乡村小规模学校提质方案、利用农村教学点改建公办幼儿园方案、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教学点优化提质“六包一”安排表等8个方案,做到情况清、底子明、措施实。二是覆盖广大利益关联人。坚持宣传开路,召开群众座谈会、教学点教师座谈会、学生家长座谈会等,下发调查问卷6.9万份,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6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9.3万份。三是覆盖社会各界代表。广泛听取镇村干部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农村乡贤的意见建议,寻求最大公约数,极大减少工作阻力。
谋划方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群众自愿,不搞行政命令。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探索制定了“村支两委提出申请——乡镇政府征求群众意见并公示——县教育局批复实施”工作流程。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不下指标任务,不实行“一刀切”,实行一校一策,统筹兼顾。全县农村教学点从104个优化整合成16个,优化整合率达84.6%。三是坚持动态管理,不因循守旧。对生源少的教学点,结合群众意愿予以停办或撤并;对已撤并的教学点,视生源增加等情况适时予以恢复。
布局调整坚持“三个一批”。一是合理暂停一批。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群众到乡镇或外村就读方便的教学点予以暂停办学,实行动态管理,以后视生源情况确定是否恢复办学;二是优化提质一批。对生源充足、办学条件较好、地理位置集中及群众到异地就学困难很大的教学点予以保留办学,实施优化提质,接受本村及周边村的学生就近入学。三是科学利用一批。对暂停办教学点及保留办学教学点的校舍资源进行利用,改办公办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确保教育资源不闲置、不浪费。
强化保障打消“三个顾虑”。一是解决乘车上学之忧。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全县所有行政村开通校车。对因教学点停办合并学生改乘校车增加的费用,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给予特定优惠政策,对原在村级教学点就读的困难家庭学生,采取结对帮扶责任人帮扶、校车公司减免、校内资助等方式予以解决。二是解决生活照顾之忧。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所有乡镇中小学校均建有学生宿舍、食堂、澡堂等生活设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低年级住宿学生配备保育员。三是解决环境适应之忧。按规定配备好生活教师、心理咨询教师、校医等,严格落实“三帮一”措施,对每名分流到中心校或完小的学生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结对辅导,帮助解决心理和学习问题,使其尽快融入新学校、适应新环境。
二、内涵式提质,破解农村教育发展难
新田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提升办学、教学质量作为本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将以往拨付104个农村教学点的相关财政资金,整合到16个教学点上,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农村保留教学点的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不断得到改善,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学点规模普遍较小、条件普遍较差的共性问题。整合优化后的教学点办学条件不亚于或超过乡镇中心小学。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优先配齐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落实定向培养、特岗计划、社会招聘等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各教学点按1:1.7的班师比要求配备公办教师,新进小学教师原则上80%安排到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农村教学点。实施教学点教师专项培训制度,每3年对农村教学点教师实行一个周期的轮训。严格落实农村教学点教师专项津补贴和专项表彰指标制度,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和农村学校小食堂、小澡堂、小活动室、小阅览室、小菜园“五小工程”。
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村级教学点管理,制定村小管理制度,实施教学点课程改革,明确一名中心小学副校长分管村小。探索实行集团化办学,打破校际、区域、空间三重壁垒,推进农村教学质量提升。建立“强校牵手弱校”定点帮扶制度,县城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一所教学点。开展“互联网+教学”,推进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提升农村教学点教学水平。
三、教本式利用,破解闲置资产处置难
按照“校产姓校、属地管理”的原则,停办教学点的校舍由所在乡镇和村(居)委会负责管理和维护,其余教学设备设施按照“物随学生走”的原则,统一由所在乡镇中心小学安排到接收生源学校,闲置资产基本上用于与教育相关的工作。
改建公办幼儿园。利用学前教育补助经费和停办教学点,共改建公办幼儿园14所,并作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分园,享受公办幼儿园相关政策,减少家长学前教育负担生均7200元。改建的公办幼儿园共增加学位870个,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普及率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
改建“留守儿童之家”。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整合民政部门留守儿童之家和文体部门村级图书室、健身设备等资源,创办“留守儿童之家”88个,所有“留守儿童之家”均开设“四点半课堂”,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让家长们安心工作。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