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地区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辽宁省走出了一条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载体、以锦州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政教育创新之路。
咬定试点任务,强化了党对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锦州作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5个试点地区之一,始终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全方位强化党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各学校党建工作、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2020年10月成立了“锦州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锦州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21所学校为锦州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试点单位,明确了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还在市教师进修学院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工作小组,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统筹指导,为试 点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了协调联动的一体化工作体系
2022年以来,锦州市整合辽西高校、市委党校、市教师进修学院、联盟学校等各方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了组织管理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研培训一体化、成果展示一体化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与渤海大学等高校通过论坛、集体备课会、教学现场会等形式,加快推进辽西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课异构,共研、共享、共训的一体化建设模式成效明显,参与出版了《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同课异构一体化教学设计样例库》,辽西地区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现场会、“解放战争 转折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会影响广泛。
利用市委党校及高校理论研究优势,对锦州地区思政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对各学段骨干教师进行了重点培训。
赓续红色血脉,突出了一体化建设的锦州地域特色
锦州作为辽宁党建策源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拥有大批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市教育局和辽沈战役纪念馆合作,深入挖掘开发锦州本土红色资源,全面开展了“六进”“八个一”红色铸魂主题教育活动。各试点基地校坚持一校一案,充分利用适合本校的红色教育资源,着力打造“一校一品 ”红色教育活动。市实验 学校建立了微型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内所有藏品全由家长、师生共同制作。
全市300多所中小学均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主课堂,广泛开展红色主题班会、党旗下演讲会、红色故事会、 红色研学等系列教育活动。同时,加强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形成了有讲义、有课标、进课表、占课时的“英雄城市 红色锦州”系列校本课程。
以锦州保二教育集团《大爱·红色辽沈》校本教材为引领,在锦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起锦州区域大中小学红色思政课教学案例资源库。2023年还创建了具有锦州特色的中小学红色研学基地,为红色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重课程思政,构筑起三全育人“大思政课”格局
如何建好、用好“大思政课”,是新的时代课题,是系统性工程。各校坚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统领,对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与重塑,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注重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提升,指导教师科学挖掘各类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锦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还深入挖掘锦州“四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推动馆校合作、校地合作,先后与辽沈战役纪念馆等15家国家及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遗迹,建立红色教育合作关系,实现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辽沈战役纪念馆共同推出“红色第一课——重温总书记关注的辽沈故事”,全市257所中小学8千多个班(次)20多万名师生在线集中进行了收听收看。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