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努力探索“尚学涟水”县域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新路径,发挥“3”项优势,实施“6”大工程,推进“尚学涟水”品牌建设。
发挥“3”项优势
一是地域优势。2023年,涟水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市领先,在稷夏智库发布的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中位列92位,顺利实现建成全国百强县目标,将教育强县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突出“教育之乡”名片打造。
二是专家优势。邀请乡贤教育智库专家、省教科院领导、省教育报刊社专家、省帮促工作队帮助联系省内高校教授、基础教育名校长等9名及市领导专家3名进行现场指导。
三是品牌优势。实施“涟享学”助学工程、“涟校连家”关爱工程、“涟尚名师”评选工程、“涟心有光”润心工程,取得初步成果,先后创成了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打造了多所科学教育、艺术、足球、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德育一体化基地校。
实施“6”大工程
一是实施“人才队伍”工程,积蓄发展动能。面向全县教师,常态化开展“强师德、勇担当、讲奉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教育,强化“师德标兵”优秀事迹宣讲和“四比一争”,大力推进师德“选、树、学”“查、改、建”“督、考、问”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三三三”工程,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涟尚名师”品牌打造,常态化开展校长大讲坛活动,组建各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着力培养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大力实施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加大“名校优生”引进力度,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型、专业化、高技能人才,探索实施“银龄计划”,充分用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二是实施“学生发展”工程,拓宽发展路径。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2亿元,新建红日小学、改扩建时码学校两所“涟校连家”寄宿制学校,融家入校,以校连家,为全县留守困境儿童提供高水平的保姆式学习生活一体化服务。将“涟心有光”呵护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高标准建成涟水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及时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援助和矫正服务。建立“涟水县校膳阳光监管平台”,由国有平台公司负责运营,教体局负责监管,实现全流程系统监管,在保证学生吃得健康的同时,有效规避廉政风险。
三是实施“助学共进”工程,推进发展融合。涟水县教体局研究出台《“涟享学”助学工程实施办法》,推动县郑梁梅小学等10所城区优质小学与蒋庵悦来小学等10所农村小规模薄弱学校携手结对。涟水县教师发展中心和牵头学校加大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建设投入,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向被帮扶学校提供涵盖各年级、各学科名优教师教学录像课、同步教案、作业练习以及教育教学培训讲座等县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可鉴、可学、可用的“智源”。
四是实施“教育督导”工程,护航发展质量。涟水县综合考量专业结构、个人特长等因素,从教体局、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中选聘495名教育管理骨干、教学骨干担任“双随机”督导专家,组成49个督导组、8个问题整改回访组,每周安排“双随机”教育督导不少于6所学校,查找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制定改进措施,督促指导全县学校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办学效益。
五是实施“资源建设”工程,厚植发展基础。新建、改扩建4所中小学,逐步优化布点不合理、生源枯竭的23所村小学或教学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对生源相对稳定,学校规模较大,教育资源紧缺的城区和重点中心镇中小学进行重点投入,完善教育设施设备。以紧密型、牵手型集团化办学为主要形式,实现集团化办学县域全覆盖,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5个,牵手型教育集团10个,加强“集团一体化”教研、“教师一体化”培养、集团“一体化质量品牌”打造,推动集团各校高质量发展。
六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奠基发展内涵。创新作业管理,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各校“双减”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改革成果,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以“融学课堂”为抓手,定期组织“联片教研”“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等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训“四位一体”规范化建设,优化研训员队伍,推进区域化、集团化联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四级课程体系,引导各中小学校沿着“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多样化办学格局。全县建立完善“以学校监测为主体、以集团校监测为补充、以县局监测为主导”的三级质量监测网络。
针对以上六大工程,成立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将工程内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每月进行一次跟踪督导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对存在问题立即交办整改,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个人年终目标考核,通过考核推动工程落地生根。
“尚学涟水”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县教育系统将聚焦“加快涟水教育振兴”目标,赋能“3+6”,奋力打响“尚学涟水”教育品牌,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