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教育体育局:拓展体教融合新路径 打造青少年体育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以深化体教融合为着力点,以加快少年体校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实施高层次体教融合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厚植学校体育运动土壤,促进全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优化体制机制,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大环境”

如东县切实加强对政策的学习研究和理解把握,结合县域实际,发挥教体一家优势,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对相关内容和要求进一步细化,确保可执行可操作。

建立体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由教体、编办、财政、卫健等部门参加的体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在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让退役运动员进校任教、运动员专项经费重要事项。

出台体校发展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如东县少体校训练工作考核办法》等,将体校发展纳入全县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将体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统筹,通过安排体彩公益金等方式提高运动员伙食补贴、服装装备、训练、参赛等专项经费达到人均标准1.2万元每年。

优化政府考评奖励机制。制定完善《如东县体育特色学校考核办法》《如东县“县队校办”项目学校训练工作考核办法》,调增《如东县优秀校长评选办法》中“体育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分值的比重,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不断优化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的个人考核办法,将授课训练时间、比赛成绩、向上级输送队员数量等列入考核。

二、深化体教融合,种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责任田”

深入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2月中旬,全县举行了2023体教融合工作会议、体教融合工作培训班。要求各校结合“5621”计划,全力落实南通市“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全覆盖、全员额、全过程”要求。目前全县48所小学均已确定体育特色项目并开展活动,主要涵盖12个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花样跳绳武术趣味田径少儿体适能啦啦操空竹快乐体操射箭)。县教体局层面还制定了“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考核督查办法,全力促进“双建”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全县中小学结合各自体育特色,成立学校体育俱乐部,帮助有条件的学校俱乐部去民政部门进行注册,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创办的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与学校规范合作,为“双减”下的学校体育运动加分,丰富课后体育服务项目、内容,帮助学校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努力发现并引导具有潜能的青少年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训练。目前,已有篮球、空竹、轮滑、武术等项目走进校园。

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规定课程(小学每周5课时、初中每周4课时、高中每周3课时)。开展好早操、体育大课间、体育延时服务等活动,保障学生校内每天至少有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积极推动“家·校·社”多元联动机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亲子体育、冬夏令营等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常态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外也能保证每天至少有60分钟身体活动,培养积极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强化体校建设,培育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领头雁

县少体校目前开设田径、摔跤、击剑、射箭、篮球、排球等6个训练项目,在岗教练员11人,在训运动员160多人,每年县财政为少体校投入1000多万元(含人员工资),完全符合少儿体校有组织机构有教练队伍有场馆设施有经费保障有训练竞赛有人才输送的“六有”目标要求

补充基础配套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对与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以及现代化教学训练等要求不相适应的击剑、摔跤、科研医务服务等设施器材尽快配套完善。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引导教练员围绕“育人夺标”目标努力拓宽知识面,练好“传道授业解惑”内功,树好为人师表的形象;为教练员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多为他们参加上级培训、见习锻炼创造机会加强运动训练学科知识、科学化训练与管理的学习;积极举办业余训练教练员优课评比、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促进教练员钻研业务、积极进取;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积极向省级以上赛事选派优秀裁判员。

做好后备人才的挖掘培养输送工作。继续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与全县小学的联系,联合开展冬夏令营、选材运动会等,争取发现更多的新苗子;继续在传统田径、摔跤等项目上发力,全力为上级储备、输送运动员,力争在各届省运会上再获佳绩;加强市县合作,争取市级支持,推动击剑项目“市队县办”。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如东县将拿出真招实招,加快推进体教融合,为青少年体育工作改革创新发展作出新实践。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