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用自我诊断与改进打通评价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用7年时间探索形成“质量评估活力评估自我评估的三维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打好组合拳,逐步赋予评价更为丰富的内涵和特性,使评价不仅具有诊断性,还具有学习性,让诊断工具嵌入学校学科组日常,让数据服务于教育教学改进让老师们自我驱动成长,有效解决了评价与教学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理念统领——遵循规律+科学跟踪

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科学跟踪、数据赋能是富阳评价的价值统领,教育均衡教育共富是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定位,引导学校聚焦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助力区域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为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实现教育共富助力。

富阳评价整理历史数据,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对近10年的数据整理工作,为问诊区域教育质量建立了数据模库,为长周期评价提供了基准。

工具先行——宏观变化+微观生成

富阳区基于统计学原理将原始分经过线性变换,在不改变原数值在该组数据中的位置也不改变该组数据分布的形状的前提下,使不同批次的数据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让发展主体基于增量进行评估成为可能。使不同批次的数据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学校办学水平的全貌、教师教学能力的变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数据全面、全程、全方位地服务于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需要。

富阳区从教育起点和过程的角度分析数据的成因,依据数据溯源逐层细化追踪到知识领域、内容单元,进一步通过访谈等跟进手段复盘课堂教学,旨在结合数据信息对教学行为及时作出针对性的调整。

方法指导——关注过程+循证诊断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富阳区从基础部分和能力部分两个维度关注教师的执教方式,基础分较高的学校往往常规落实比较扎实,能力分较高的学校往往更重视教学的整体性、知识间的联系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注度较高。这样的数据追踪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发展主体对教学改进的需求,为推进发展主体进行自我评估与改进做好了方法上的准备。

富阳推动循证诊断校本化,将评价工作嵌入教育教学日常,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自我诊断能力,借助学校的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让评价从手段转变为方法。数据诊断深度嵌入教学过程,真正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基于经验数据驱动转变,逐步形成校本化的分析机制、反思机制和转化机制。

策略改进——聚焦短板+明晰方向

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校分类施策:抓住核心任务与问题,围绕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三个核心,评估、诊断、调研,提出改进方向,实施专业指导下的改进与提升。

通过对教育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区域教育系统中与学生学业表现相关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育政策等各方面进行精准测评,构建区域教育发展保障措施预警模型,当在监测中发现异常数据后,以异常数据作为突破口,结合经验、结合多样化的数据进一步做出判断,明确具体问题,为发展主体提供改进方向。

驱动转型——取长补短+迭代优化

富阳区对教师评价观念进行干预,成立区域评价研究小组,形成一只领头雁队伍,通过提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分享优秀案例等方式发挥导向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指引,将理念和方法带到一线,融入教学,引导教师将自我评估与改进嵌入日常教学中

通过区域学业水平监测的跟踪与整理,形成区域共享的更优化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方案,实现经验和知识的迭代与优化,帮助和引导薄弱学校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这对于薄弱学校的教学改进非常有帮助。

成果输出——评价系统化、教研一体化、改进校本化、成果引领化

经历了7年探索,富阳评价逐步形成质量评活力评估自我评估的三维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其中的自我评估是评价末端,学校、学科、备课组、教师个体都是数据解读和数据应用的主体,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成为诊断与改进的常态,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激发教师内驱力。

富阳评价自我诊断与改进的实证研究,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评、教、研方式的重构,向教育评价、主体发展、教师研训融为一体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