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教育局:以评促优催生新动能 以质增效塑造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近年来,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教育局紧紧围绕“教育评价”这个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力求用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具牵引力的评价为教育发展撑开更广阔天空。

锚定根本,让党政发力成为发展教育的“关键一招

平遥作为一个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如何持续擦亮教育发展品牌,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是县委、县政府充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发展县域教育的关键所在。平遥县经过综合分析县情乡情、校情教情,生情社情,初步构建了涵盖党政,旨在进一步夯实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的评价体系。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协调推动教育重点发展作为平遥县委、县政府考核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的一个显性指标。平遥县将优化学校布局完成情况等制约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纳入平遥县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并明确提出清单就是任务单、交账单,力推各级党委政府瞄准关键任务、薄弱环节,统筹推进、优化配置,协调联动、狠抓落实。将评价体系作为牵住党政履行教育职责的“牛鼻子”,让其成为深化评价改革的关键一招。

聚焦落实,让目标任务成为实实在在的“基础一环

在教育系统内部,以优化“四个层面”评价机制、落实“八个一”举措为抓手,整体设计、系统改革,有效推动全县教育质量与效能“双促进”“双提升”。

一是突出评“学校”,激发内驱力,标准办学形成合力。以提升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办学水平为切入点,在对学校的评价中,做到“三个强化”:强化机制保障,将课后服务、“121”比学赶超考评机制等纳入重要考评指标,修改及新增内容80余处,构建起覆盖全面、完备一体的“千分制”考评机制;强化多元评价,统筹增值评价、分类评价、过程评价于一体,既横向看发展,又纵向看排位,形成了学期始末专项评、股室过程评、督学随机评等多形式、多主题的评价方案,使评价更趋真实性、科学性、精准性。强化结果呈现,每学期形成考评督导通报,针对问题,逐校下发整改通知,进行跟踪整改,并适时召开表彰大会进行激励引导

二是突出评“校长”,增强领导力,行家治校形成常态。以提升校长精细管理力、课程领导力、担当作为力为着力点,在对校长的评价中,做到“三个侧重”:侧重教学参与度,刚性要求校长必须全员代课,人人参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每学年听评课50到100节,每学期做1次学术性讲座;侧重改革创新度,在全县中小学校全覆盖实施校长创优(突破)项目,切实增强校长攻坚破题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侧重实绩贡献度,校长年终述职制、履职测评制、每月例会制形成常态,出台了校长后备人才选聘方案,将理论功底扎实、教学业绩突出的干部作为选拔重点,树立了鲜明的实干实绩导向。每月召开一次校长例会,定主题、定形式,随机抽取校长进行工作汇报,将24个校长创优(突破)项目确定为县级重点跟踪项目,通过系列亮晒展评,有效激发了校长人人“在状态、勇争先”的干事动力。

三是突出评“教师”,引深专业力,学术创新形成共识。以增强素养、提升技能、教学创新为发力点,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做到“三个聚焦”:聚焦教学实绩,将教学实绩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岗位晋级、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主业上;聚焦技能提升,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持续实施“一三五”教师培养工程,开展县域项目学习交流展示及考核评比,常态化推进精品课、精品作业、精品试卷“三精”评选活动,有效驱动教师苦练内功、固本强基;聚焦教研创新,组建涵盖4个学段、9大学科的19个学科名师工作室,构建青年教师、核心成员、学科领衔人三级递进、螺旋提升的名师培养机制,切实激发教师深研教学、创新教学的动力。

四是突出评“学生”,提升育人力,五育融合形成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基,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做到“三个围绕”:围绕健康成长,推动全县各学校均建立学生健康成长档案袋,重点关注学生视力情况、体质健康状况,健全完善校本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审核程序、公示制度等,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围绕减轻负担,出台《课后服务工作督导评估细则》《课后服务质量管理标准》《课后服务费管理使用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学生作业“熔断机制”,强化过程性突查督导,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围绕五育融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引深拓展研学实践资源,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平台。

2023年,平遥县启动了古城四小学五育融合实践基地改造项目,完成了一期工程。平遥古城和唐都推光漆艺博物馆被评为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平遥寒石美术馆、晋中战役纪念馆、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被认定为第一批“平遥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营建生态,让良好机制成为关乎长远的“重要一步”

在评价改革整体设计中,平遥以优化教育生态、提升发展效能为目标,以扭转不良的教育政绩观为重点,着力破解教育领域存在的短视化、功利性问题。

一是突出放权压责。把校级副职、中层干部的选人用人权等下放学校,赋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压紧压实学校主体责任,推进责、权、利相统一,建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运行机制,驱动学校规范办学、内涵发展。

二是办好适合教育。通过优化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切实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的不良评价导向,激励和带动教师紧跟教育改革趋势,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增智慧、提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研究力、创新教学力、学科命题力,当好教育教学的标兵。立足学生特质,深挖潜能、激活动能,推进分层教学,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学生多元发展、成就自我创设条件,真正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学生成长的乐土。

平遥将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笃定,在优化教育评价体制机制上,持续发力、精做文章、久久为功,让教育评价持续发挥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点”作用,为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