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聚力破题 全域协同力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一、基本情况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是厦门市的中心城区,现有常住人口106.4万,约占全市20%;土地面积84平方公里,占全市4.94%;下辖10个街道、98个社区,是金砖厦门会晤、金鸡电影节、“九八”投洽会(金钥匙)、厦门国际马拉松金牌赛事等重要活动的主要举办地,可谓“四金之”。2023年财政总收入410.12亿元,连续8年稳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辖区内义务教育资源丰富,现有义务教育学校(含完中)74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义务教育在校生数13.3万,占全市22.48%;近10年来,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以年均近4000人的速度持续增长。

二、创建举措及成效

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挖掘中国少先队队歌发祥地等思政课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更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先后被确认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福建省教育强区、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区;202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2023年通过市级核查;2024年3月接受省级督导评估。

切实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党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构建“1+1+N”全域协同办教育的工作格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推进教育工作,区人大就教育发展开展专项调研,区政协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行专门协商;区政府建立“周调度、月汇总、季分析”常态化教育工作机制。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通过挂钩学校,着力解决创建难题。

坚持系统谋划。加强全区教育工作的系统谋划、布局统筹,增强核心竞争力。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规划,召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思明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六大行动二十二项工程”系统推进创建工作,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汇聚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合力。

坚持强化引领。落实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稳步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培育,以党建引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2所学校党建品牌入选市教育系统“十佳党建品牌”,6个学校党组织被评为市城市党建学院实训基地。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做到“三个优先”

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坚持把教育经费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近三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12.0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各学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均逐年增长。其中,2022年区教育总投入达到37.4亿,同比2021年34.03亿增幅9.9%,2023年区教育总投入高达40.61亿元。

教育建设优先推进。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将部分商业、住宅用地调整为教育用地,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缓解区域内学位结构性问题;在片区改造中做到教育先行,投入近3亿建设5个中小学幼儿园过渡校区。“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新改扩建项目达到31个,可新增学30620个。

教育难题优先破解。以提升百姓的教育获得感为目标,实施“东部新城区质量提升、中部优质区学位扩容、西部老城区校舍改”。一是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进东部。引入4所市属校合作办学,5所区属优质校开办分校区、合作校,辐射引领思明东部教育质量提升。二是推动中部城区优质学校学位扩容,腾挪2所高中、扩建3所学校、建设6所高科技预制学校。三是西部老城区校舍改造。近三年,统筹资金2.41亿元,优化56所学校办学条件,完善12所学校运动场馆,打15个“空中运动场”,区属公办学校“空调全覆盖”。

切实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做到“三个抓实”

抓实“双减”工作。持续推进“校本作业”先行先试3所学校案例入选省典型案例;课后服务学校参与率100%,“2+3”课后服务全覆盖,“一校一策”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校外培训治理经验多次入选教育部、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双减”督导案例在教育部网站推广,在省市评选中屡屡获奖。

抓实智慧赋能。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2023年入选福建省首批“智慧教育试点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教育生态。3所学校获评国家级特色学校,4个省市课题立项,86份师生作品在国家、省级获奖。

抓实特色带动。以创建特色品牌探索学校发展新路径,打造特色发展示范校、建设校30所;以共同体办学激发优质资源新增量,组14个教育共同体,覆盖44所学校,《现代教育报》专题报道此创新做法;以成果培育建设教育科研新平台,近年立项的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107项、市级149项;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7项、省级26项、市级57项。

切实把牢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深化五育并举

思政引领成效凸显。强化思政课建设。选聘校外思政辅导员159名,签约137处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推进与高校共建,成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中心”,打造8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逐步形成“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深化德育内涵。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发祥地”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课程。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区教育质量稳定处于学业成绩高、校间差异小的良好状况,各项指标稳居省市前列。2023年1项科技课题成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4项优秀课题中唯一的一个义务教育研究项目,学生在各类科技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4个,省级473个,市级1843个。

艺体育人强体润心。打造体教融合示范校、建设校,区青少年学生组在2023年市运会上获得金牌354枚,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均位居全市第一。

劳育心育益体健心。劳动教育深度融入课程、校园文化。全市率先跨区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全省首发区劳动教育清单,劳动教育案例入选《福建中考报告2023》,9所学校入选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现有1所国家级、7所省级、26所市级特色学校、达标学校。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