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铸魂育人担使命 教研融合育新人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大先生”标准为指引开展思政教育

发布时间:2025-05-26 作者:曾卫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多年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大先生”标准为指引,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政治引领铸魂育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将其纳入学校发展全局,通过校领导双体验日”“领导干部上讲台”“领导班子联系思政课教师”等制度,强化政治引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解读国家战略,引导学生增强 “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热点深度融合,以社会焦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本质,实现理论知识向价值认同的转化。这种“问题导向+理论阐释”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更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心中扎根。

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赣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体牵头单位,与14所中小学协同创新,构建“理论融通、资源共享、实践协同”的育人体系。通过一课多师、双师同堂、师生同台等活动,打破学段壁垒,实现思政教育从小学到高职的阶梯式衔接。

学校还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组织师生赴兴国、瑞金等地开展实践教学。在兴国将军园,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老党员,深刻理解“苏区精神”的时代内涵;在郭大力故居,教师结合《资本论》翻译历程,引导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这种“课堂+基地”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让思政课从“纸上谈兵”变为“实地践行”,学生参与度提升30%以上,教学满意度达95%以上

打造高素质“大先生”队伍

“大先生”的成长离不开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青蓝工程”、教学能力比赛、暑期实践研修等举措,构建教师发展全周期支持体系。近年来,学校选派思政课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地研修,学习“四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迭代升级。

在科研方面,学校设立思政专项课题,鼓励教师围绕职业教育特色开展研究。同时,学校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推动思政课教师深入产业一线,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大先生”的担当,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真理种子,在实践育人中点亮青春梦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