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AI时代教师“进化论”:六大核心素养培育未来教师

发布时间:2025-07-24 作者:王清林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AI备课助手到心理情绪检测系统,从虚拟仿真实验室到AI教室,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教育底层逻辑,教师群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角色转型挑战。学科网AI教育解决方案发布会的圆桌论坛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潍坊学院教授王清林,围绕AI助力教育者”主题发言。

王清林结合学科网对全国5万余名教师的调研数据,提出AI时代未来教师需要必备六大核心素养,实现从工具使用者教育生态构建者的跨越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教师发展指明方向。

王清林围绕“AI助力教育者”主题发言

人机协作力:做AI的智能合伙人

AI是教学设计的第二大脑,而非替代品。王清林以学科网AI小博士为例表示AI工具可快速生成教案框架,但情感引导与价值观塑造仍需教师主导。这种协作要求教师既会高效使用KIMIDeepSeek等AI工具优化备课流程,又能批判性审视AI生成内容,避免技术依赖症沦为技术传声筒

数据洞察力:让教学决策有可依

智能学伴系统能够实时追踪学生课堂行为、作业完成度与知识点掌握情况,生成多维数据画像。教师需要具备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能,如利用AI技术分析课堂数据,识别学生思维盲区,动态调整分层教学策略等,提升数据解读能力,实现从经验教学以数治教的转变。

情感计算力:守护数字时代的教育温度

技术越冰冷,教育越需温情王清林强调,AI情绪识别系统可监测学生焦虑指数,但如何将数据转化为个性化关怀,仍依赖教师的共情能力。例如,面对AI生成的标准化评语,教师需要补充你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等具象鼓励,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教师仍需设计小组协作任务以弥补人际互动缺失,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设计力:从教书匠场景架构师

AI的介入打破课堂时空边界。在搭建数智化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与场景设计能力学校教师可借助AI工具生成跨学科案例,制作沉浸式教学视频,甚至联合高校与企业开发AR课程等,在创新中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教师可将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结合,设计AI+STEAM项目式学习场景。

伦理判断力:筑牢技术应用防火墙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今,AI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在拥抱AI技术的同时,仍需保持警惕。面对AI存在的算法偏见、数据隐私风险,教师应当成为伦理守门人。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AI伦理讨论,培养学生技术批判思维。例如,在使用AI分析学生数据时,需平衡教学需求与隐私保护;在AI写作工具普及的背景下,要引导学生理解原创性的伦理价值。

终身进化力:建立动态成长生态

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教育周期,教师需构建“学习—实践—反思”的进化闭环。学科网数据显示,80%教师通过在线研讨会更新技能,部分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将AI教学成果纳入职称评定,激励教师参与“AI+学科”微课题研究,这种制度设计为教师持续成长提供动力。

人工智能不是教育的颠覆者,而是进化催化剂。王清林总结道,教师唯有以六大素养为翼,方能突破技术工具论的桎梏——既善用AI提升教学效率,又坚守育人初心不动摇。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教育、更懂人心的新时代教师,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助推器。(作者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潍坊学院教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