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科网《老师请开讲》“学AI用AI”系列讲座第十二期——“AI秘诀:快速制作课堂互动工具”开讲。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中心学校一线数学教师、AI教学工具实践能手陈强,以零代码门槛、强学科适配、全流程拆解三大特色,聚焦课堂教具制作痛点,借助“AI工具组合拳+可复制步骤”,让教师摆脱不会编程、不懂设计的困境,轻松打造互动感十足的教学工具。
不同于多数讲座要求教师掌握基础代码知识,陈强通过“AI工具分工协作”,让零技术基础教师也能快速上手。用学科网AI小博士或Deepseek搭建互动工具大框架,再用豆包修改细节,遇到美化需求时,还可借助其他AI工具优化界面。通过多种AI工具的协作,最终制作出适配教学实践的课堂互动工具。
以“鸡兔同笼教学工具”为例,教师只需向AI输入“设置头数、腿数参数,支持拖拽调整鸡兔数量,显示解题提示”的需求,AI就能自动生成包含参数设置区、交互演示区、解题公式区的完整网页教具,全程无需手动敲一行代码。“以前做一个互动教具要找技术教师帮忙,现在用AI半小时就能搞定。”一位听课教师在互动区留言。
陈强的分享紧扣教学实际,所有案例均来自课堂真实需求,避免了通用型工具的适配难题。针对“立体图形难理解”的痛点,他设计观察物体教学工具,生成带彩色面、黑色棱的正方体,再点击“从前面看”“从左面看”等视图按钮,360度切换视角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三视图”。针对“圆柱体表面积抽象”的问题,他开发了圆柱体表面积教学工具,动态展示侧面展开后与长方形的关系。这些教具不仅贴合教材内容,还预留了个性化调整空间——教师可根据学情,让AI增加错题分析功能,或简化操作步骤。
陈强讲解AI制作课堂互动工具的关键点
“只给成品没用,要让教师知道‘为什么这么做、遇到问题怎么改’。”陈强在讲座中,详细还原每款教具的制作全流程,从需求分析到问题解决,每个环节都清晰呈现。本次讲座直播累计观看量超6000人次,课后作业提交率达68%,不少教师晒出用AI制作的作品。
正如陈强所说:“AI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给我们添了个‘强大的教具箱’,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这场聚焦实操、实用、适配的讲座,不仅为数学教师解锁AI制作教具的新方法,更重新定义了“AI+教育”的落地路径——当技术真正贴合教学需求、降低应用门槛时,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创新的助推器。(何生祖)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