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浙江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基于钻石胜任力模型的综合素质评价校本数智AI实践》作为基础教育领域标杆案例,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作为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旗下的第一所学校,海亮外国语学校已有30年历史,学校通过将独创“钻石胜任力模型”与AI技术深度融合,率先打破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难、反馈难、落地难”的困境,构建起从理论模型到数据落地的完整闭环,让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可测量、可优化、可预见,重新定义了“全人教育”的边界。
破局之道:进行“钻石模型”重构与数字化转型
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行为难界定、数据难采集、结果难应用三大难题:评价缺乏核心素养清晰的拆解指引;评价工具支撑薄弱,过程数据多依赖人工采集,信息分散,追踪困难;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呈现层面,难以指向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指导。
学校以“为未来而教育”为使命,顺应国家五育并举育人要求,率先构建学生素养“钻石胜任力模型”。明确了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后,学校仍面临数据难采集、结果难应用难题,依靠传统方法与人力似乎并不能破局,这坚定了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学校钻石胜任力模型
技术赋能:实现素养成长的“数字孪生”
依托海亮教育数字校园蓝图,学校校长章胜娣通过顶层规划与引领进行数字化革新,整合教务、行政、后勤等多部门,围绕“教—学—管—考—评”五大场景,引入教育科技产品,建立“1+N”数字教育体系,解决综合素质评价核心难题,对结果和过程进行科学管控,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智能化服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主体多、过程长、数据类型复杂,对此,章胜娣提出“一生一课表,一人一规划”理念。教师收集学生的过程性成长资料上传至网页,包括课程、活动、竞赛、成绩等,突出评价中的多角色、多维度、多渠道,打造更全面的评价模式。所有的数字化资源同步至学校端、家长端、学生端,从而更连贯地记录学生的完整成长过程,实现小学、初中、高中的无缝衔接。
在学校端,教务人员通过Web端管理基础数据、配置课程活动、发布报告,分析学生发展数据,支持教学管理;在教师端,教师通过小程序(星动力)上传学生表现(图片、视频、评语、成绩),AI自动识别身份、活动类型并生成评价语;在家长端,家长通过“嗨家校”接收家庭任务,记录家务及亲子互动,参与360°问卷评价,实时查看成长数据并互动;在学生端,学生可查看“星未来”成长记录(成绩、评语等),参与自评互评,系统自动计算积分,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组织保障方面,学校将数字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学校成立数字化专项工作组,构建“校长统筹—部门执行—全员参与”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并将数字化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学校联合海亮科技集团组建“校长+技术专家+骨干教师”共研团队,设立校内数字化专员,形成专业支撑体系,打通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学校通过校长宣讲、专家培训、案例分享等形式自上而下统一思想,强化学习力就是竞争力理念;干部带头使用数字化工具,推动全校教职工观念转变;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学校开展分层培训(如AI评课、数据看板分析等),并设立“数字化先锋”评选机制,形成干部示范、全员参与、激励创新的数字化素养提升体系。
校长以“教育产品经理”角色深度参与数字化建设,基于学校30年办学经验提炼教育场景SOP,推动团队研发“星未来”等教育科技产品。学校建立“试点—反馈—优化”闭环机制,校长组织教师与技术团队开展定期座谈,将课堂痛点(如AI课堂互动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实现“技术懂教育、教育用技术”的持续迭代。
范式变革:数智化评价带来深层转变
通过数字化建设,学校实现了学生成长可视化追踪、课程体系智能化迭代、管理决策科学化转型,构建了数据驱动的素质教育新生态。
一是学生钻石胜任力均衡发展。依托“钻石胜任力”模型,“星未来”系统生成学生成长报告,学校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优势。依托“嗨家校”平台,家校协同定制个性化发展方案,精准匹配课程与活动资源。AI与数字化赋能让素养成长可感,从而让学生呈现积极转变。
“成长报告将寄宿制学校变成‘透明箱子’,而非‘黑箱子’。学生的大小事都可通过小程序传递给家长,这有效避免了微信群信息繁杂的问题,家长体验感更好,家校沟通变得更加便利,也将德育闭环落在实处。”学校信息教师兼班主任朱老师说。
此外,学校创新运用“电子班牌”可视化班级素养数据,将传统的积分兑换机制、明星学生评比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相融合,促使学生更关注学习和生活过程表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海亮外国语学校数据看板
二是课程体系实现智能化迭代。为了让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生根,学校教研组对照“钻石胜任力模型”素养发展要求重塑课程目标,确保课程素养的广覆盖和均衡性,每门课程匹配约5项素养指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表现差异与教师评价标准不一问题,制定对应分层评价量规,嵌入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系统,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师依托数字化工具,将原本高度依赖主观印象的评价方式转化为可记录、可追踪的数据闭环,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学校教师通过系统发现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薄弱,随即创新采用小组讨论和建模教学,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和思维能力。这一成功经验被提炼为教研成果,带动全校形成“数据诊断—教学改进—教研提升”的良性循环。
三是管理决策实现科学化转型。学校管理层通过“数据看板”横向比较个人、班级、年级成长数据,精准识别阶段性群体短板所在,为学校提供全面育人新视角。例如,学校发现八年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举办国际文化节活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将部分数据与教师绩效考核联动,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海亮外国语学校数据看板
2024年9月,海亮外国语学校数字化展厅落成。这所由海亮外国语学校、海亮科技携手3个月打造的未来空间,集成果展示、互动体验、参观交流于一体,为师生提供数字校园一站式体验。随着海亮科技接入深度求索(DeepSeek)后,学校全面开启AI在学生综合发展、教师教研教学、学校管理等核心业务场景实践探索,目前已设置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班级、试点社团,研发大模型应用创新课程,并进行试点推广。
章胜娣表示,AI本质是解放教育生产力。当机械劳动交给工具,师生便能更专注于人的成长本质——创造力、共情力与责任感,这才是为未来而教育的根基。(姜潇/文 张婷婷 包涵/图)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