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圣水学校发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锻炼,家长不了解体育锻炼的专业知识,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运动指导,导致学生课后无法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薄弱。为此,山东省青州市圣水学校聚焦“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创新推出“三定、二有、一赛一评”行为干预模式。
“三定”筑基:打造科学精准的体育作业体系
定内容:分类设计,兼顾技能与兴趣。学校根据作业内容设计的趣味性、适应性、互动性、适量性、安全性原则,将体育家庭作业分为三大类。一是教学巩固类,以复习提高体育课上所学的运动技能为主,如体前屈、上前(后)滚翻、对镜广播体操学习、武术动作学习、对墙投球等,一般安排在当天体育课后进行。二是体能增强类,以发展学生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为主,如爬楼梯、跳绳、健身跑、仰卧起坐、深蹲、左右横跳、勾腿跳等具有一定运动负荷的活动。三是趣味游戏类,以与同伴、父母等合作完成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天天跳绳APP中的趣味运动为主,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主线,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胜利归属感,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定强度:分层梯度,适配个体差异。学校根据学生身体差异将作业划分为A、B两级运动强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其能够更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作业。其次,学校还规定了每一个练习内容的数量,如原地双脚跳30-40次,做2组。
定时间:科学规划,保障锻炼实效。为了落实“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生长发育规律,专家研究得出小学生每次在家运动20-30分钟是最佳状态。为此,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晚上运动20-30分钟。此外,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提交作业,每周五提交记录表。教师明确任务、学生严格执行,保障体育锻炼实效。
学生课后体育打卡
“二有”护航:构建全程跟踪的过程管理机制
一是有记录。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需要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和家长各群体的积极配合。学校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以天天跳绳APP为载体,实时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效果,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除了要求学生拍照或者录制视频打卡外,学校还设计了体育家庭作业记录表,记录表包含了练习内容、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问题反馈5个模块,让学生实时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从中获得满足感。
二是有评价。为避免学生因缺乏反馈产生懈怠心理,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学生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后,体育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体育家庭作业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家长和学生,重要的评价因素包含学生参与率评价、技术完成性评价、数量达标性评价和对家长的肯定,根据这3个评价主体和4个评价因素,学校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根据评价标准给出相应的评价,以提升学生坚持家庭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学生课后体育锻炼
“一赛一评”为引:营造全员参与的运动氛围
每周一赛,见证成长。每周末,学校组织一次班级内的小型比赛,利用天天跳绳APP、微信小管家等平台设立计时赛、挑战赛、对抗赛等小型赛事,以赛促练吸引更多孩子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运动的乐趣”。
每月一评,激发活力。每月学校进行一次评选,评选出参与度最高的班级,评为最佳体育团队。将参与度最高的前50名学生评为“运动达人”,在周一课间操进行表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争优的运动氛围。
荣誉表彰
自“三定、二有、一赛一评”模式实施以来,学校在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与体育习惯养成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形成指导性的作业体系。探索出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系统、明确、具有指导性的体育家庭作业体系,分年级、分学期、分月、分周内容详细具体。二是“练”中养习惯,“练”中提成绩。据统计,学校90%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主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好习惯,体育锻炼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参与。从学生跳绳和仰卧起坐等测试数据来看,90%的学生成绩呈现上升趋势,提升效果比较明显。三是“赛”中见成长、“评”中激活力。通过“每周班级一赛”和挑战“校园吉尼斯”比赛,学生能够直观地看见自己的进步,落实了“教会、勤练、常赛”要求,让学生不仅爱上运动,更愿意主动分享运动成果。而“每月一评”带来的荣誉表彰,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学生的运动热情,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