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4月2日讯(记者 郜云雁)今天上午,“2019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年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变革与发展:组织心理健康与社会心理服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等就社会转型发展和组织变革过程中,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促进企业与员工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部教授乔志宏指出,当今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人类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同时也超越了传统社会支撑体系的支撑能力,社会和组织中出现焦虑、抑郁、攻击等不良心理状况的人越来越多。2018年底,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到社会治理体系和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乔志宏认为,在中国发展了近20年的EAP(员工帮助计划),作为一项在组织中促进员工心理发展与成长的有效手段,未来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他同时指出,社会上有太多打引号的“心理健康服务”,有的甚至把心理咨询等同于算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服务,而体现其专业性的两个重要指标,一是专业的机构,这是提供专业服务的基础;二是专业的人员,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国内较早引进EAP计划的企业,中国石化的EAP服务目前已实现员工覆盖率90%。据中国石化宣传工作部主任吕大鹏介绍,2018年其员工在线心理咨询人数近5000人次,心理咨询公号服务访问量达到500万,日均访问量超过2万。他介绍说,心理咨询服务开通以来,已化解危机个案20例,包括3起严重的自杀倾向个案。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7年来我们通过EAP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把EAP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直面员工及员工家庭的心理问题,解疑释惑、回应需求,努力实现员工个人幸福感和组织效能的双重提升”。
据悉,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主办,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张西超作了《变革与发展:组织心理健康与社会心理服务》主题发言。香港岭南大学应用心理学系主任萧爱铃教授作了《职业心理健康的全球趋势》主题发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作了《社会转型与公民心理建设》主题发言。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