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

未来农技人员一定是顶天立地的国际化人才

发布时间:2019-04-29 作者:董鲁皖龙 万玉凤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天津4月29日讯(记者 董鲁皖龙 万玉凤)在今天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认为,对照“未来农业”发展要求,未来的农业科技人员一定是综合性,懂经营、善管理、掌握高科技,同时又富有情怀和特殊的品质的,是“顶天立地国际化”的人才。

他分析,“未来农业”有四个特点:农业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业不再是小农经济,而有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种形式;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而随着前沿科学技术的革新,如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了农业今后的智能化发展。

面向“未来农业”,如何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吴普特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新农科背景下,在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制定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确定了8个方面、30项建设与改革任务,绘就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吴普特说,大力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推动农业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新生农科专业,服务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目前学校谋划开办了城乡规划、智能农业工程、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新专业,为推进新农科专业发展先行先试。

面向未来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建设了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大力开展协同育人,推进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配置到产教融合的平台上、配置到产业示范基地中,根植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开展西北乡村类型和特征调查,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青年教师海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启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要求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级,须有到场站(基地)或行业单位6个月以上实践锻炼经历。

在培养新时代“新农人”上,深入推进“三融通、三递进、一卓越”331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设置多类型模块化课程,推进交叉培养,打通课程选择通道,满足学生选择不同发展路径的需要。目前学校已经着手推行三学期制改革,启动了“大学生卓越成长计划”“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