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

——中国教育科学院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纪实

发布时间:2019-05-04 作者:李小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小伟)“音乐课上,我们的学习很轻松,玩着、玩着就会了很多,也积累了很多歌曲。我现在只要听几遍歌,基本就会唱了,还可以在我的手风琴上拉出来。”作为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落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第五拨学生,六年级(3)班李恺铜眼下已经深深爱上了音乐课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音乐课一直都很好玩、很有趣,我们有很多想象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每次都感觉时间过得好快,迫切的想上下节课。”接受采访时,李恺铜脸上满是期待。

首都师范大学附小校长宋继东说,“十年来,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顺序性音乐教学的探索。顺序性音乐教学,改造的是教学内容,改变的是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审美、精神与技能的同步发展。这与我们学校提出的童心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1.jpg

让所有孩子心里充满音乐和美

长期以来,学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学生音乐听辨能力落后于音乐赏析能力和演唱能力的问题,音乐课堂呈现“一课一歌/曲”的粗放教学模式,导致课内课外脱节,孩子们心里面可留下、带得走的音乐有限。为破解难题,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之路,2008年10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许洪帅博士主持的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项目落户北京海淀四季青中心小学,这所学校2010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经过10年努力,将研究覆盖到该校三个校区的4200余名学生及六届近2000名毕业生。李恺铜就是其中的一名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她就跟同学们一起,通过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引领的音乐课堂变革大幅度地提升了自己的音乐素养。

何为顺序性音乐教学?许洪帅解释道,顺序性音乐教学的课堂,是面向学校每一个班、每一名学生,重视所有孩子音乐基础素养的养成。课堂上,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通常会包括如下教学环节:拍感律动、音高听唱、关联复习、游戏放松、新学作品、学用延伸、评价总结等。“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经典作品的篇幅和难度在循序增加,孩子们的注意力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也随之增强,我们通常会逐渐减少放松环节的安排,适度增加关联复习、新学作品和学用延伸的比重,尤其关注学生的深度参与和深层学习的适时强度、密度和关联度。”他说。

在许洪帅看来,这样的教学安排和设计,是以往“一课一歌/曲”教学方式所没有的,这不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音乐艺术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在有趣好玩、积极投入、深度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孩子们养成自信、主动、独立、自主探究的音乐学习习惯,以及富有想象、创造、自由、主观能动的音乐表达和音乐高阶素养(核心素养)的稳步形成。“10年来,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始终立足音乐课堂,扎根音乐课堂,提高学校每周两节音乐课的质量,是针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全面革命”。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通过顺序性音乐教学的课堂培养,孩子们始终保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学习状态,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素养积累,是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精进施教、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和有教无类的规律理解,最终的结果是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保留曲目,都可以做到随口而歌、拿谱即唱。

2.jpg

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有歌谣

由于国情、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让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有歌谣、民歌和经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从基础原理出发,遵循美育特点,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许洪帅认为,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一个基本的前提,首先,这些音乐得是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比如经典童谣、歌谣、民歌和创作音乐;其次,需要边玩边唱以及日复一日的陪伴,而这样的音乐教学一定是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精进施教、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和有教无类的,是遵循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最后,要抓住儿童的自然发展的育人本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发展特点,只有如此,孩子们心中的童谣、歌谣、民歌和经典,才可能留得住、带得走,脱口而出、随口而歌,自然融化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转化成他们的乡愁、眷恋、憧憬和梦想。

调查表明,由于多年来习惯一课一歌/曲教学方式,习惯一成不变的被动学习方式,要达成这一目标确实不易。而要让每个孩子心里都有音乐,单纯依赖面向少数的高水平学生课外音乐社团、校外音乐教育和家庭教育难以实现。许洪帅认为,学校音乐教育仍然是确保每一位国民获得音乐基础素养的根本途径,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阵地,是面向人人、面向终身、厚植中华优秀音乐文化基因的主渠道。“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只有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只有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提高音乐课内课外一体化水平,提高学校、社会、家庭音乐教育协同协调融合发展,别无他径”。

让每个孩子都有美丽的心灵

在2018年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没有童话、歌谣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如果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没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如果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不可能全面发展。”

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始终坚守儿童的自然成长和教育教学规律,遵循音乐美学规律,坚持声音先于符号,注重感性培养为根本;坚持先行后知,注重深度体验;坚持过程导向,注重独立理解;坚持审美引导,注重精神表达;坚持深耕人文,注重心灵塑造。为此,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创造性地总结出学校课堂音乐教与学的6个策略:具身体验、关联教学、记忆提取、精细学习、注意调整和差异教学,并将其厚植于中华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基因的传统经典歌谣有机融入到顺序性的音乐教学之中,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堂音乐教学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好玩好乐、充满歌乐、自由表达、富有吸引力的一课多歌/曲课堂,确保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音乐素养获得,在每一首作品上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表达和精神涵养。

“孩子们的音乐表达那么自然,那么温暖,发自内心,是精神上的抒发,这样的音乐教学,孩子们怎能不喜欢?”重庆市江北区音乐教学访问团20余名教师观摩后感慨到。

由于孩子们心里有音乐,由内而外彰显出自信和挺拔,以至于来到学校参观的人们都会感受到孩子们那扑面而来的审美气质和精神状态。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耿申现场观摩后评价说:“首师大附小三年级和五年级的音乐课,学的都是两声部,孩子们唱的和声很美。”

2015年5月,教育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安国教授,在该校听过课后点评道:“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课改,歌曲曲目量大,并且很注重歌曲间的相互联系。顺序性音乐课不只是学一首歌、教一首曲,它解决了音乐课‘一课一歌、一课一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音调感和音高感的问题,我感到非常惊喜和振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观摩了该校顺序性音乐教学后表示,学校美育应以注重国民审美素养培养为根本,是面向人人、面向终身,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针对少数孩子的教育。顺序性音乐教学引领下的美育教学变革应得到更多掌声,更大面积的推广,因为我们看到了几乎所有孩子都充满了音乐和美。”

顺序性音乐教学掀起的课堂革命,不仅改变了一课一歌/曲的教学方式和固化被动的学习方式,重塑了基础音乐课程教学生态系统,让音乐课堂回到初心、回到本分、回到质量、回到梦想。更重要的是,在继承“涵养美感、陶冶德性”中,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育人价值,让学校音乐课程教学更加亲近儿童、更加方便、更高质量,让“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以文培元”的新时代美育教学目标结出更多育人果实。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