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体育健全人格 培养应用型人才

——沈阳城市学院创新学校体育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05-28 作者:李小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每天早上6点30分,沈阳城市学院学生就会准时出现在操场上跑操,“自2009年学校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天出早操,这已成为传统。”该校体育部主任刘瑞平说。

据了解,作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努力,该校已形成独特的早操活动形式,出勤率达97%以上。同时,该校融早操、教学、训练、竞赛于一体,全面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成立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军事体育等20个体育俱乐部,并将选课、上课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自愿参与、自主管理,最大程度满足了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技能、增强了体质,还为培养体育精神和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打下了基础。

体育是立德树人的使命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完成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在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中,我们要发挥好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主席徐伟浩教授说,他认为,通过体育课、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提升他们的技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勇敢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树立学生公正、忠实、自由、合作的社会品质和尊重规则、尊重他人的法律意识。

在徐伟浩教授看来,体育不应该只是教学,它也是活动,更是竞赛。但传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更难达到完善人格、锤炼意志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体育俱乐部的形式,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取代传统的体育课。”观点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技能、健全人格开展体育活动,该校开展了一场体育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

以往体育老师习惯了以课的形式来教体育,转成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体育活动和竞赛,没有先例,也不知如何开展……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体育教育绝不是设多少课时、学会哪些规定动作的问题,重要的是采取何种形式吸引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自觉接受体育精神熏陶,塑造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体育行为习惯的问题。

“体育也好,活动也罢,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单纯课程,而是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理念和校训‘我行,我能’的重要体现。”徐伟浩强调,只有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享受体育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在他的倡导下,学校确立了“爱好体育、崇尚艺术、关心时事、追求时尚”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将体育奉为校园文化旋律的最强音,培养学生的体育基因和素养。

体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体育教育必须贯穿于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的共识中,该校体育教育改革风生水起、呈现勃勃生机。

在体育俱乐部中快乐成长

近年来,沈阳城市学院积极探索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围绕融合是基点、学生为核心、比赛作主线、考核成重点、教师来主导开展,走出了一条教改新路。

构建体育俱乐部其实质是融合,即以项目确定团队,以活动激发兴趣,以教学提高技能,以竞赛培养精神。“但所有目标都指向以学生为核心。”刘瑞平说。

“我的运动我做主”,张小东(化名)是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大一刚入学他就选择了羽毛球这门公共必修课程,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羽毛球运动,大二至大四他又选修同样的课程,通过羽毛球俱乐部活动,不仅能自己设计、组织比赛,而且不时还客串裁判,由于大一到大四都从事该运动项目,这使得他的运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从几乎不会打到现在已经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更重要的是,张小东对于体育赛事管理、竞赛组织、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有关事项都有过体验,这让他非常全面,今年还没有毕业早早就被好几个单位看上了。

像张小东一样,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俱乐部,学生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下,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俱乐部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培养和造就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这里,体育老师上课不再是“满堂灌”,而是采取“1+1”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进行教学与比赛,另一方面,学生则可以依据教师的活动方案自行练习。练习中,自愿组队,分若干个小组,互帮互助,同学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激发了参与热情。

按照学校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必须按照自己所选的俱乐部要求进行比赛与考核,达到要求后方可给予学分,大三、大四则以选修俱乐部的形式参与自己喜爱的俱乐部进行活动。这样也保证了大学体育从大一、大二、向大三、大四延伸。

竞赛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该校体育俱乐部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比赛,以赛代考、以赛训练、以赛会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比赛之中,享受比赛。近年来,该校丰富多彩的体育俱乐部比赛每年都有数百场,个人赛、小组赛、团体赛、俱乐部联赛以及校际赛等花样翻新的比赛,已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胜不骄、败不馁体育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学生们增强了体质、健全了人格,也养成了受益终身的锻炼习惯。

评价是重点。近年来,该校先后制定了《沈阳城市学院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沈阳城市学院体育俱乐部章程》、《体育俱乐部选项细则》、《考核、考勤管理办法》等文件及规章制度,对体育俱乐部采取早操+身体素质+比赛+技术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有力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增强。

体育俱乐部改革使师生的身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单独讲授体育课程的教师,转变成了体育教育的传授者,体育训练的指导者,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者,学生由原来体育课的被动受教育者变成了体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从“要我练”到“我要练”,学生们在校期间基本都掌握了2项体育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受益终生的体育爱好和运动习惯。

体育成为靓丽校园亮丽风景线

竞赛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沈阳城市学院从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入手,建立起了一套以俱乐部为载体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体制,改变了以往校园竞赛活动只是面向少数人,大多数学生却没有机会参与的状况,使学生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学校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锻炼热情,也为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提高了竞技水平,培养了团结合作的能力,锻造了坚毅的性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沈阳城市学院体育俱乐部改革在点亮学生体育激情的同时,也让学校释放出无限的青春活力。

——每年9月的体育狂欢节,以“打破秩序,制造疯狂,享受快乐,追逐梦想”为主题,不仅设置男女各十项田径竞技项目,还将以学院为单位的班级接力赛、足球点球赛、集体跳绳、钓鱼比赛等诸多集体趣味赛以及围绕体质测试项目的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列入其中。趣味与集体项目参加人数在4000人以上,不仅成为校园经典赛事,也被评为沈阳高校优秀校园文化项目。

——每年4月份的绿岛湖迷你马拉松赛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盛典,环湖跑10公里,每次参加人数5000人以上。

曾经,为了让学生出早操,班主任、辅导员跑断腿喊破嗓子甚至掀被子,学生极不情愿景象一去不复返。如今,每天6:30-7:00,数千名学生覆盖了操场和校园,各俱乐部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各自的活动,跑步、跳操、训练……体育已成为沈阳城市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 李小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