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记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红宁

发布时间:2019-07-18 来源:

“医药科学,他是拓荒者;桃李春风,他是守望者。前者拯救肉体,后者启迪灵魂,漫漫岁月,仁心如故。他的爱,犹如春风化雨,没有止境,没有边涯。”——题记

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颁奖词。在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伴随着动人的旋律和持久的掌声,江西中医药大学刘红宁教授接过了奖杯和证书。面对着台上璀璨的灯光、台下炽热的目光,他几度哽咽地说道,“一个既定的目标,一个美丽的梦想,仅凭个人的力量,永远无法企及。这个奖项,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实践班指导教师团队和万余名‘双惟’学子。”

办好双惟实践班,致力于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就是刘红宁教授用毕生心血要实现的美丽梦想,尽一切努力要做好的那件事。

“素质教育不是搞精英俱乐部”

“紧急集合”的哨子声,震天响的呼号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位于赣江之滨、梅岭山麓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每一个黎明,总会准时响起这些振奋人心的声音,那是“双惟”学子内心发出的“自觉自律”的声音。每天,“双惟”学子都会踏着晨曦坚持跑步,步伐坚定,风雨无阻;清晨的教室里,他们书声琅琅,精神饱满,心无旁骛;周末的校园里,他们行走于素质拓展的“训练场”,锲而不舍,求新思变……

他们,都属于双惟实践班的一员。双惟实践班的筹建、成立、发展,浸透了被学生唤作“Uncle Liu”的刘红宁教授数十年的心血。

“双惟”实践班始创于2006年10月。“最初我们也想仿照有的大学,选高考分数高的学生单独组成一个精英班,开小灶提供特殊的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刘红宁回顾办班初衷时说,“酝酿过程中我们也在反思一个问题:学校费了很大劲培养的优秀学生,毕业以后的表现却不一定很优秀。相反,有些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后来却很成功。”

其时,地处南昌市的江西中医药大学还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教育资源稀缺,经费短缺,师资不足。一边是“囊中羞涩”的现实,一边是“投入产出”的风险,作为一所中部省份的二本院校,如何在不大幅增加办学经费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因校施策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2004年至2006年,时任江西中医学院院长的刘红宁教授和同事们花了两年时间,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15376篇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存在“五多五少”,即:理论多、实践少;突出精英教育多,面向全体学生少;注重专业素质多,注重基础素质少;外在激励多,自我激励少;注重投入多,注重实效少。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结论是:素质教育不是搞精英俱乐部。在学校里不应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于是我们决定:舍精英班,办双惟班。”刘红宁将办班理念归结为——“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而“双惟”,源自于该校“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

经过多方论证,学校提出设想: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内心强大,但肯定有一部分学生上进心更强,能够自我加压。每年招一批这样有发展意愿、上进心强的学生,把他们组织起来,通过一定的激励与培训,激发其渴望成才的内生动力。

双惟实践班正式启动,不再以入学成绩论英雄,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不设门槛,打破专业、班级的限制,吸引学生自愿参加,培养过程中机会均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助力每一位渴望成长成才的学子都梦想成真”

教育,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

自2006年开班以来,刘红宁一直亲自担任“双惟”实践班班主任,13年如一日的坚守,是一位为师者践行自己内心的承诺:竭尽所能助力每一位渴望成长成才的学子都梦想成真。

肖勇是当时“双惟”学子中极为普通的一员。由于出生时难产,肖勇曾命悬一线。产科医生束手无策,是一位老中医用银针扎活了他,但肖勇从此落下了残疾。他一边抱着药罐,一边艰难求学,终于跌跌撞撞考入江西中医药大学。同龄人的误解、陌生人的嘲笑,更使肖勇内心深处的无助与自卑如影随形。“这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队友们自信的笑容、热情的呼唤,刘红宁老师的悉心鼓舞和殷切期望,深深地感染了我。‘双惟’,就是要让自卑的人不再自卑!晨练,让我改掉懒散的坏习惯,潜移默化中磨炼了意志;晨读,让我重新拾起激情燃烧的感觉,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知识积累;刘老师,在我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指点迷津……”肖勇回顾了如何从风雨无阻的晨练,开启自己的双惟班磨砺之路,也走上了自己的成功之道: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研究生,毕业后开创自己的医馆,成为创业先进人物。他以自己的事例为原型,创作了长篇青春励志小说《爱在岐黄路上》,激励了很多处于迷茫中的学子。

刘红宁认为,每个大学生都有梦想,推动学生把梦想转化为行动,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学习内动力;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内动力,即使提供再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自我激励,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意义更为深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红宁始终与“双惟”学子们在一起,与指导老师们在一起。他每月至少一次到“双惟”实践班学生晨跑现场看望学生。他说:“我去看望他们,既是激励他们,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教育,因为同学们也经常用他们的行动教育我。”

刘红宁始终践行着“双惟”理念,率先垂范,给“双惟”指导老师和学子们做出了榜样。也正是他这种精神,凝聚了一批无私奉献的指导老师。他们没有多拿任何报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激励着万名学子在双惟实践班这个大熔炉里,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曾有一位学生家长在给刘红宁的信中写道:“刘教授,您是用了什么‘魔法’,让我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寒暑假回到家,也能坚持早起锻炼、自主阅读,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尤其自信心增强了、乐于与人交往,特别是乐于帮助周围的人。看到孩子的变化,我深感骄傲和自豪!衷心感谢您创办的‘双惟’实践班,希望‘双惟’实践班越办越好!”

13年来,刘红宁教授在繁重的公务之余,始终把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和爱心,无私奉献给一批又一批的“双惟”学子,先后有12000余名学子接受了双惟实践班的锻炼。

2006级中医学专业的丁兆辉,便是典型的一员。初进大学时,丁兆辉和所有新生一样,向往加入五彩缤纷的学生社团。来自农村的他从小性格内向,也无特长,一上讲台更是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当初,只有双惟班这个不设门槛的组织愿意接纳我。在这里,刘红宁老师让我收获了人生最奇妙的蜕变历程。”如今的丁兆辉,不仅获得了“双惟学子”高级证书,更是收获了精彩的人生:成为江西省中医院肺病科室最年轻的医师。他作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扎根基层,坚守扶贫一线,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推动健康扶贫。他的“见义勇为施救车祸村民”事迹被中国新闻网、江南都市报、大江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荣获东桥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育人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融入到一草一木之中,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氛围,学生学习风气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双惟”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该校又先后开展了“主动式学习”“求强实践班”“求精实践班”“中医摇篮班”等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追根溯源,“双惟”育人模式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刘红宁长期以来对教书育人模式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所有梦想皆源于初心。在37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刘红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时至今日,他指导毕业的博士有4人、硕士42人,正在指导的博士4人、硕士12人。而最令他骄傲与自豪的,还是那万余名“双惟”学子。

“如果说双惟班会变,只会变得更好!”

历史只有放在时间的长河里观照,方能凸显其厚重。时光回到2014年元旦,一段小插曲让刘红宁非常难忘。同往日一样,他一大早就来到双惟实践班学子晨跑现场,与学子们一同在晨曦中锻炼和交流。不知为何,这一次看到班主任的身影,一位“双惟”学子激动难抑,走到刘红宁身边说道:“敬爱的班主任,您好!感谢您对我们的付出,是您一手创立了‘双惟实践班’,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倾尽自己的智慧与精力、时间与爱心,您是每一位‘双惟’学子心中最敬爱的人,Uncle Liu,我们爱您!”跟着这段真情流露,“双惟”学子们纷纷喊道:“老刘,我们爱您!”,并上前拥抱,诉说着对刘老师的爱,场面异常感人。自此,刘红宁在这群可爱的学生们中,又多了一个洋气的称呼:“Uncle Liu”。

在这个小插曲的背后,是刘红宁及其团队13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和坚守,用爱心浇灌着“双惟”育人模式这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夺目奇葩,如今花香四溢、桃李满园。

13年来,刘红宁及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3篇。

13年来,双惟实践班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教师报、江西日报、新华网、中国网、中青网等20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深入报道。

13年来,“双惟”育人模式先后应邀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青年发展论坛、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工作年会做专题推介,并接受国内36所高等学校前来观摩交流,获得高度评价。刘红宁还应邀到广东、上海、福建、广西等地10余所高校介绍“双惟”实践模式,反响强烈。2014年5月,江西省教育厅组织33所高校100多名教师到江西中医药大学培训一周,专门推广“双惟实践班”教学成果。天津中医药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医学院、江西省医药学校等高校借鉴该模式,先后开办了勇搏励志班、红色励志班、双立班等素质教育实验班,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江西省医药学校“双立”教育立德树人模式获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9月10日的教师节,因主持的项目《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问鼎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刘红宁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8年9月,刘红宁荣获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称号。同年,他参与的《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再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双惟实践班能走多远?2015年5月,江西中医药大学将“双惟”育人理念载入学校章程。“如果说双惟班会变,只会变得更好!”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任党委书记陈明人如是说,“我们将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师生建议,不断汲取成功经验,完善培训内容和方法,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刘红宁教授风雨兼程,一直在路上。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