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坚守教学一线,课上,她用学识与热情把看似枯燥的知识绘成最美的风景,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课下,她关爱学生,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学们亲切地称她为“秀姐”……她用满腔热情,诠释着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题记
她生长在教师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做一名思政课教师。从第一次履行教师职责起,她就深深爱上了这个职业。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用学识启迪思想,用关爱触动心灵,用激情引领行动,用快乐陪伴成长,用信仰照亮人生,努力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她就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秀霞。
满腔热情,传道授业
她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总是选择最新、最典型的案例教育学生。为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她课下利用云空间、微信、电子邮件、QQ和短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纳入课堂教学。除了搜集素材,她还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从课程的导入到师生互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准备,经常备课至凌晨一两点。
多年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领导和师生的一致认可,她曾多次在全校上公开示范课。2012年教学设计获“黄金杯”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2013年在首届全省高校教师微课大赛中获二等奖,还被评为学校首届“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2013年以来,她探索出依托云空间以学生自学为导向的“四部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她尝试对平时表现优秀者实行免考,空间讨论课以学生讨论、辩论为核心,以教师总结点评为提升。分为“网络空间+现实课堂”两个阶段,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目前空间访问量八万多人次,留言互动九万多条,学生参与率较高。她还充分利用蓝墨云班的大数据优势,实现了课堂签到、课堂测试、问卷调查、摇一摇随机回答问题等。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应用获有关专家和领导一致好评。作为山东信息化建设服务推广中心的核心成员,她先后到多所院校介绍经验。她曾多次被大众网、齐鲁网、高职高专网、中国网等媒体报道,2016年10月和12月两次被人民日报报道。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她摸索出团队主题活动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如感恩教育和红歌传唱主题活动。活动完成情况作为平时作业计入综合成绩,团队的成绩就是每个人的成绩。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近几年来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7篇,承担校级以上课题20多项。2013年任第一主讲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已成为教育部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2012年任课程负责人的“概论”课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她曾荣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省微课大赛二等奖,论文多次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倾注爱心,无私奉献
她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她认真对待每一封学生邮件,不分节假日地接听、回复学生的电话和短信,在QQ、微信上精心解答学生的困惑……记得曾在除夕之夜,她精心一一编写回复了学生150多条短信。2013年以来,她充分利用云空间与学生交流,有好友9000多人,私信550多封,每学期留言互动就达1万多条。一次,当她备完课后打开空间发现有847条留言,她整整回复了4个多小时直到凌晨两点。“心灵家园”栏目是学生心灵的港湾,对于学生求助,她及时解答。她还开设“筑梦面对面”栏目,每周固定时间值班与学生谈心,经常牺牲午饭和午休的时间。
有一次通过感恩节写一封感谢信的空间主题活动,她发现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境贫寒,母亲患癌去世,父亲体弱多病,姐姐供他读书,每次经过学校汉堡店的时候,他都想买个汉堡吃,可一想到7元钱一个汉堡可能是爸爸一天的生活费,他始终舍不得买。第二天下课后王老师找到他说,秀姐想让你陪着吃个汉堡怎么样?她给他买了两个汉堡,一杯豆浆,并和他谈了心。过后这名学生给她发了一个短信:秀姐的两个汉堡温暖了我的心灵。这使她认识到老师的关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曾有一名学生思想抑郁,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找他谈心,发现这名男生患有抑郁症。她帮他咨询了心理老师,又引导他去看心理医生。一天晚上,这名学生发邮件告诉她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她看到后立即打电话到他的宿舍,原来是当晚宿舍同学凑钱聚餐,家境贫寒的他没有钱,加上在餐厅勤工俭学切菜时切破了手,一时想不开以至于想结束生命。第二天,她找这名学生谈心,看到他皲裂的手,拿出护手霜送给他,并掏出纸巾让他擦干眼泪,然后请他吃饭以弥补不能参加的聚餐,还买了巧克力送给他。后来这名学生渐渐地好起来,经常找她谈心,他说他再也不会轻生了,那瓶护手霜被他放在了枕头下面,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拿出来看看,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在关爱他,这给了他生活的力量。
在一个母亲节的傍晚,这个学生给她打来一个电话,“秀姐,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上一份礼物来表达我对您的感谢。礼物不是花钱买的,您不用生气,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当上三好学生得到的奖品,一个本子。把它送给您,请您相信我,我不会辜负您的希望。里面还有一封信,表达了我的谢意。”那一刻她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真正价值。后来这名学生康复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每年的教师节和母亲节,他都会发邮件、短信或打电话给她,这使她更加认识到老师的爱心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曾有一名男生找到她,“秀姐,帮帮我!”经询问得知,原来是与外校的女生网恋了四个月,见过三次面后,两人分手了,男生痛苦不堪。从上午10点半直到12点,她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劝说,中午又请他到学生餐厅一起吃饭,看他情绪好了很多,下午才去上课。晚上征求他的同意,与他的女友在QQ上进行了沟通,总算帮他度过了难关。
曾有一名同学课下与她交流时说:“秀姐,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了自信。”在她的鼓励下,这名学生跨专业完成了自考,从大三开始就一直准备考研,后来以优异成绩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目前,这名学生已从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还曾有一名女生家庭困难,在专升本时交不出辅导费,她毫不犹豫地拿出1500元帮她渡过了难关,后来她顺利考上了专升本,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您的正能量会让我们和您一样积极向上”,“您就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抹希望”,这是学生们在网络上给她的留言。
对于特殊的学生她给予特殊的关爱。这是一封来自学生的信,信中充满无限的感恩。“秀姐,不知不觉认识您已经一年了,一年里,您就和我的家人一样,见证我的成长。您的批评和赞许,时刻警示着我,让我充满信心地面对大学生活。您用您特有的授课方式和对我的爱,给我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下学期我就要离开学校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带给我的所有欢乐,谢谢您!”这名学生从一开始不叠被子、不跑早操、不爱学习到成长为一个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的青年,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她的爱心感动了学生,学生把她当成良师益友,“秀姐”,已成为校园里一个响亮的称号。2014年,她被学校评为“关爱学生标兵”。
以身示范,快乐耕耘
她从课堂入手,尽可能让学生快乐地度过每一堂课。课堂上精彩的图片、感人的视频、优美的音频,幽默的言语,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感动,还有快乐。面对学生她尽可能展现自己阳光的一面,无论多么劳累,她总是微笑着、满怀激情地讲完每一堂课,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融入课堂教学,以感染学生,使他们快乐地面对人生。学生在网上留言:“每次看到您自信的笑容,就会觉得世界上没有黑暗。”“您周五的课是我每一周的期待,因为它可以为我周末的懒惰注入新的力量,使我不会虚度周末。”
她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从2008年以来,她坚持利用周末给自考本科班的学生上辅导课,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时间,她从早上8点半上到12点半,下午1点半上到5点半,中间只休息10分钟。一天下来声音沙哑,腿部疼痛,但当她看到“秀姐,我们宿舍都通过了”的短信时,她收获的不是疲惫,而是快乐。
20多年来,她每个学期基本上都承担20多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有时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骨干教师,她无论在教学还是在承担部门工作方面都要给年轻老师做出表率,肩上的责任尤为重大。由于思政课变化较快,要紧跟形势,除了上课备课,还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回复学生留言,做部门工作,经常熬至深夜。
20多年的职业生涯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因为她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在医院打针期间,学生们送来了鲜花和祝福;一名毕业三年的学生返回母校静静地坐在她的课堂上想再听一回她的课;一名毕业参军入伍的学生来信说,大学最难忘的是她授课时的激情;还有那 “阿秀这个平凡的名字以及她的思政课会与商职这所高校一起被我们铭记”的感人离别留言。她又怎能忘记那来自学生的一份份特殊的礼物和一封封感谢信呢?更不会忘记同学们在最后一堂课上集体起立大声喊出的“秀姐,我们爱你”和那用西瓜子摆出的“ LOVE YOU,秀”的造型,这些带给了她太多的感动,也给予了她无尽的力量。
由于工作突出,王秀霞工作室被评为首批山东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她也被评为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中国好教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荣获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校先进工作者、“教学五十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关爱学生标兵”和“金牌”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并在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山东首档电视理论节目《理响中国》栏目中受邀担任嘉宾评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王秀霞老师一生的职业追求。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