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书摘

帮孩子学会管理焦虑

发布时间:2019-08-07 作者:安娜·威廉姆森 瑞塔·纽厄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 要:如果你是一位家长或监护人,那么在帮助孩子学会“管理焦虑”的技能上,你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或监护人,那么在帮助孩子学会“管理焦虑”的技能上,你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我想要强调的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许多典型的恐惧期,比如:大约在12—18个月时出现分离焦虑,2—4岁时会怕黑或害怕特定的某种动物,青春期会对社交感到焦虑。然而,有些儿童会进一步出现一些症状,引发更多的压力,干扰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其中需要家长或监护人格外留心的症状有:恐慌、生气、易怒、紧张、经常担心、固执、哭泣、突然发脾气、注意力分散、睡眠和饮食困难,并抱怨身体不舒服(肚子疼、头疼、呼吸困难等)。

通常我建议你寻求专业的评估,尤其当孩子的焦虑问题有所恶化,甚至影响到了他在学校或家里的日常生活时。你可以找全科医生或校方聊一聊,他们会向你提供当地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内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或者也可以找私人的心理健康专家。

除了来自专家的支持之外,还有很多你可以为孩子做的事。在我曾经服务过的家庭里,我支持孩子和父母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焦虑管理工具包”,里面包含了许多我在本书中提及的、供成年人参考的观点,但更多地考虑了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

→ 儿童焦虑管理工具包

●○帮助你的孩子成为一名“焦虑管理专家”(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可以通过自助类书籍、网站、视频资料、手机应用等积累相关知识。

·设计宣言卡片(比如“焦虑就是吓唬人的,我可以战胜它”),并练习使用。假设孩子对去学校感到焦虑,就可以用“我可以做到,我会没事”的宣言来替换焦虑的想法,帮助他们减 轻焦虑。

●○学会放松和正确地呼吸。有许多供孩子阅读的资料能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你可以上网搜搜看。

●○找一个盒子,装满可以让孩子平静下来的东西,用于情绪急救(最好是一些能让各种感官都平静下来的东西,比如让人想要抱抱的玩具——触觉,心爱的假日明信片或最爱的人的照片——视觉,最喜欢的零食——味觉等)。

●○通过建造“恐惧梯子”(从“最不害怕的”到“最害怕的”从下到上排序,恐惧程度逐渐提升),帮助孩子面对恐惧,让孩子知道焦虑是可以忍受的。

我会在设计工具包的过程中融入一些有趣元素,让它变得富有创造性(可以包括画画、剪贴图片等)。找一张A3或A4大小的纸,鼓励孩子画一个工具包的图片,然后在其中画出(或写下)应对焦虑的不同方式,之后我们就可以展开讨论,例如:

●○孩子可以写下“记住要深呼吸”或“记住我看过的视频——逃避让我更烦恼”。

●○利用孩子最喜爱的玩具、人物或电视节目。我使用过乐高迷你人物来表演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家庭对话,还用迪士尼公主的图片来启发孩子思考如何克服恐惧、变得勇敢,再把想到的都写下来。

●○要随手准备尽可能多样的工具。在焦虑发生的时候,如果只使用某一种工具的话,大部分孩子都会说 :“不管用!”

●○记住,再多的工具也不能代替你的作用。工具只能辅助对话,推动问题的解决,重要的还是你与孩子的沟通。

最后,不要低估了榜样的力量!孩子会观察你是如何应对焦虑和压力的,并加以学习模仿。当你焦虑不安的时候,孩子会看到你做了什么。你是否曾因为焦虑而咆哮,或情绪化地叫人闭嘴?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做法(现实些吧,家长也是普通人)?你是否可以用符合自己年龄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好让孩子能理解你的感受?这也是一个跳出来看问题的机会,你既能让自己冷静思考,又能让孩子看到自我关照的重要性。此外,通过不时产生的焦虑,你也可以让孩子了解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以及争吵之后如何修复关系等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作为家长,当你试着想让焦虑中的孩子平静下来时,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很有可能会通过你的身体语言或者语音语调来感知你的情绪。用冷静平和的声音承认他们此刻的感受,比一味叫他们冷静、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效果更好。情绪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它们会来,也会消散。即便是最难熬的情绪,比如焦虑和恐惧,最终也都会过去的。

如果孩子害怕和你分开的话,不要对他的焦虑视而不见,也不要轻飘飘地告诉他“一切都会好的”。试着和孩子一起给这些情绪命名,让孩子和你谈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失落。你可以策划一个告别仪式,或给孩子一个属于你的特殊物件,在你离开之后给他安慰。你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憧憬放学之后你们一起在院子里、沙发上或公园里愉快玩耍的情景。

WechatIMG20.jpeg

      【英】安娜·威廉姆森 【英】瑞塔·纽厄尔著 【美】贝丝·伊万丝绘  高源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