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之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型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为民族复兴大业筑牢制度基础

发布时间:2019-11-21 作者:张金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金岭)为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联合举办的“中国之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型研讨会”10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中国之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致辞中说,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需要巩固和坚持的内涵,不仅仅是在总结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开创新时代的新篇章,为民族复兴大业筑牢制度基础。

今日中国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复兴的伟业已经进行到关键阶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说,四中全会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全会的《决定》是一个历史性的、全局性的、纲领性的文件,是一个活着的文本,将在实践推进、认识深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认为,四中全会的《决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成熟和认知力,如果没有这种政治成熟和认知力,我们可能会被很多流行的概念牵着走。

与会学者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对四中全会《决定》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刘旭涛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是关于国家权力结构运行的中国话语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孙柏瑛认为,社会治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政治与行政发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回应社会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怎么样在保护公民隐私的前提下运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定安认为,我们要研究中国特色行政管理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国家的治理不能用西方的方法,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治理,这与我们的国情,也与我们的政体紧密相关。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俊生说,世界在看着中国,中国在创造着历史,相信中国人民有智慧吸收各方文明,把中国现有的基本制度框架逐渐完善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教授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中心环节,它广泛地渗透到其他制度当中,成为其他制度的重要依靠。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坚认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全面、系统地改革和改进,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主任刘鹏认为,老百姓对于国家治理的认同,主要集中在政府效率和优质公共服务两个方面,效率和服务在老百姓的认知过程中,可能带有更强的主导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中国之治”除了有中国特色以外,有很多可以传播和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供他们借鉴。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建忠认为,中国式治理有一个很重要的理想范式,就是群贤毕至、野无遗才,做到了这个就说明天下太平。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振民说,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这是我们研究者期待已久的一件事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中心研究员夏璐认为,要重拾高能国家的历史资源,我们从秦朝以来,建立的是一个高能国家,只不过我们的高能国家是没有技术赋能和没有技术赋权的高能国家。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