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郑梅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延迟开学,广西柳州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的教师们没有闲着,他们开发出了一门新课程——“疫期成长”课程。
“疫情,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好这本教科书。”校长万玲玲说。疫情防控期间,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应当向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
经过充分准备,该校教研团队按低中高三个年段设置了“疾病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逻辑、科学与技术、社会与文化”五个模块的“疫期成长”课程,具体划分三个年段研究小专题:低年段——我这“疫”年,中年段——家这“疫”年 ,高年段——国这“疫”年。
各年级段围绕小专题的学习目标,整合相关国家基础课程,通过任务单驱动方式,让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开启居家学习模式。学生可通过拍摄微视频、制作微海报、制定家庭一周采购计划、给心中的抗疫英雄写颁奖词、写居家抗疫故事等多种方式,完成既定学习目标。
该校制作的“疫期成长”课程注重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紧密结合,例如在英语学科课程设计上,课程任务单针对当前日本在捐赠给我国的抗疫物资上印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古典诗歌,要求学生想出另一句古典诗歌表示答谢,并翻译成英文。
在科技课程上,该校要求小学低年段学生结合科学知识,利用家庭现有资源与父母一道制作口罩。高年段的学生,则可以试着做一个“小工程师”,开发一个线上学习小程序,为“停课不停学”贡献智慧。
“疫情提供给我们的,是更大的课堂。” 万玲玲说,在与全国人民“疫期成长”的时间里,教育者更需要让每一个孩子更智慧地辨析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把握生命、生活、生态的关联,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看待问题,客观判断事实,感悟个体与他人、社会与世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则,培养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及珍爱生命的意识。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