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出示出入证,配合测量一下体温。”“阿姨,体温正常啊,回去要注意消毒。”……北京市房山区太平庄社区,北京工业大学2018级本科生于亚微值守在出入口。
春节还没过完,她就主动报名加入社区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除了测量体温、普及防疫知识外,还负责为社区所辖范围内40余栋楼的居民分发出入证,有时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手是冷的,腿也是酸的。
“我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人也特别支持我。”于亚微说,17年前,作为疾控系统工作人员,她的父亲曾挺身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今天,作为新时代青年,她理应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各社区防疫工作紧张进行。在北京工业大学,许多志愿者都像于亚微一样,主动回到社区,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也在志愿服务中经受教育。
李雅馨是北工大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受疫情影响,她没能如期回到青海开展支教工作。但在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社区,她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子女进行线上课业辅导。“我和丈夫都在一线忙碌,顾不上孩子的学习,李老师伸出援手,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一位受助母亲说。
清早起床,打开电脑,在网站搜索病毒研究最新动态,将疫情最新数据发送到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社区微信群,北工大2020届硕士研究生柴彬彬的一天开始了。
疫情暴发后,身为学生党员的她一直思考着宅在家里如何能有所作为。“你的专业能为抗疫做什么?”一条网络热搜提醒了她。利用生物学专业知识,她第一时间联系社区成为网络防疫志愿者,在线上向社区居民进行科普,破除网络谣言。考虑到社区内老年人较多,她还把新冠病毒背后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转换为浅显易懂的语言。“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专业。”柴彬彬说。
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柴彬彬并不担忧:“国家一直很关心我们这届毕业生的就业发展,学校也为我们开辟了网上绿色通道,这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早日重返校园,迎接风雨过后的阳光普照。”(通讯员 张晓茜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亦凡)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