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肖进雄:老百姓的事,一点儿也耽误不得

发布时间:2020-03-10 作者:尹晓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3月5日,惊蛰。春寒料峭。

一大早,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权家湾镇赵家岔村驻村第一书记肖进雄戴好口罩,怀里揣两个馒头,顺手拿起一把铁锹,坐上该村张家咀社社长张振功的电动摩托车就匆匆上山了。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春来虽晚,但在一条条沟里,一道道梁上,却是一幅万里皆春耕的热闹景象。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按照当地传统,惊蛰前后,正是备耕春耕的黄金时期。每年这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早早就动了起来,拉粪、施肥、平地、铺地膜,抢种玉米和土豆。拾掇完地里的活,大多数人还要外出务工,挣点“光阴”。

眼下,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紧的阶段,备耕春耕同样也是村里最要紧的事。去年,肖进雄刚为村上的25户贫困户争取了20万粒土豆原种,这可是贫困户一整年的希望,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耕生产线就是老百姓的生命线,误了春耕,也会误了整村巩固脱贫成效的步伐。”

赵家岔村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苦瘠之地,平均海拔1880米,人均耕地7.1亩,属深度贫困村。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生活在这里的许多人们至今仍在与贫穷和自然界艰苦地斗争着。据统计,2013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448人,贫困发生率近53%。

多少年来,一代代人盼着摆脱贫困面貌,迎接新的生活。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定西市教育局对口帮扶赵家岔村,全村能否顺利脱贫摘帽,村民能不能过上渴求已久的幸福生活,一直牵动着各方的心。老百姓的事,一点也耽误不得,从最难啃的“硬骨头”攻坚,实现整村脱贫退出!带着这份使命,作为市教育局普通干部的肖进雄丝毫没有犹豫,一头扎进了赵家岔村,担任驻村帮扶队长并兼第一书记。

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捐资助学、居住条件改善、产业配套扶持入手,在肖进雄和市教育局的倾心帮扶下,短短几年时间,赵家岔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养殖产业稳稳起步,脱贫户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仅2019年,就有37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住进了新房子,27户引进了40头牛,15户引进了150只羊,7户种植中药材98亩……全村稳定脱贫104户436人,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80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1.39%。

眼看着全村脱贫摘帽胜利在望,可实际上,对于肖进雄来说,今年整村完全脱贫的压力仍然很大,村上还有未脱贫户3户12人、监测户6户20人、边缘户4户12人,这是决战决胜的最后一座“高山”,一点儿也马虎不得,也急不得。能不急吗?每想及此,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腊月二十九进家门,他一刻也没顾上休息,而是一遍遍琢磨这些村民的脱贫计划以及年后全村的春耕大事,还有集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种养殖技术培训,还有赵家岔小学与陇西思源实验学校的合作教育联盟……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在家本就焦急上火的肖进雄心头一震。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村民们该怎么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安抚好家人后,正月初二当天,他驱车100多公里,紧急赶回赵家岔村,在权家湾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主战场。

“肖书记,你不在家好好过年,咋跑村上来了?”在村委会见到肖进雄那一刻,许多村民一脸的惊讶和疑惑。

“我是村里的一分子,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有义务有责任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也是我在这里的价值。”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肖进雄和帮扶队员以及村社党员、村民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为全村筑起了一道群坚实安全的“防护墙”。同时,还利用村大喇叭、各社员群、村微信群进行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村民自防自控,坚定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信心。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在外地务工、春节前回村的村民张殿军至今难以忘怀,也很感动。他说:“听说是打工回来的,很多村民对我‘另眼相看’,在家隔离时,我也很慌张。但每天,肖书记都要登门询问家里人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讲一讲防疫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情。”

作为靠前的最前线“指挥”,肖进雄每天都要在村口监测点村里不停地“巡查”。从正月初二回到村上,他就没有在房间睡过一次踏实觉,看起来神态有些疲倦:“前线就是战场,有时候连做梦想的都是疫情防控的事。村里安全了,村民们也就放心了,我也能睡个安稳觉了。”他安慰着自己。

疫情防控是一头,可他心里惦记的事还多着呢。春耕就在眼前,远一点,今年要确保未脱贫户顺利脱贫、已脱贫户稳定脱贫,再远一点,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要得到全面改善与提升……疫情防控间隙,他找村里的几位致富带头人商议,排摸了村民急需的农用物资,391卷地膜、262袋磷肥、262袋尿素、55袋有机肥和35袋二胺也早已拉回村委会。

“3户未脱贫户中,张富祥和颉志伟家继续落实好一二类低保政策兜底,赵国祥家引进1头产业牛;6户监测户中,李寿祥和贾志荣家各引羊10只;4户边缘户中,刘江海家落实危房1座,刘占洲家引牛1头,颉高家引羊10只,刘兴汉家引牛2头。”春节那几天,在笔记本上写的这页纸,已经被他翻的皱皱巴巴。

春风,接连不断地吹来好消息。

从2月21日开始,甘肃省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三级,随之而来的是分类分地区逐步推进有序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产业扶贫的消息。村上对接联系定西众邦马铃薯合作社,计划流转1000亩土地的种植项目有了回音,为贫困户引进牛羊的计划也马上“落地”……

这几日,天气持续晴好,气温逐渐回升。一年之计在于春,抬眼望去,在赵家岔村后层层叠叠、优美婉转的梯田里,到处都是村民忙碌着铺地膜、拉粪撒化肥的身影。很快,漫山遍野,一陇一陇的田地就被白色的地膜覆盖了。

“除了落实好各类帮扶措施外,粗略统计,今年村上种植土豆1200亩,玉米1100亩,中药材20亩,畜草200亩,这是贫困户种下去的希望,也是我们大家的希望。”站在田间地头,灰头土脸的肖进雄摘下口罩,轻轻呼出一口气,用沾满泥土的手用力地来回抹了抹头上和脖子里的汗珠。

此刻,他略显疲倦的脸上终于浮出了笑容,脸上的印痕就如眼前这山塬山峁一样,一道道清晰可见。陇中的黄土高原上,漫长的严寒就要过去,温暖的春天马上到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