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黑龙江:奏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最强音”

——黑龙江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0-05-20 作者:刘玉龙 曹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日前,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黑龙江3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认定,至此,黑龙江提前一年实现全域基本均衡、成为全国第20个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奏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强音”。

列为“天字号”民生工程

“教育兴则龙江兴,教育强则龙江强”,省委书记张庆伟在全省教育大会发出了号召令,为新时代龙江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任务要求。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同时列为“天字号”民生工程,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大、教育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突出政府责任,省委深改委多次专题审议,省政府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约谈市县主官,立军令状,召开片区会议,列问题清单、与县市“对标”“对表”,举全省之力,凝聚起均衡攻坚的最强合力。

高位推动,机制先行。2015年和2017年两次调整建设规划,立好提速的“军令状”;将“基本均衡县通过率和巩固情况”纳入了省委对市(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牵好考核的“牛鼻子”;将“全面改薄”、专项奖补、“特岗计划”等政策首先向任务县和贫困地区倾斜,用好奖补的“指挥棒”;围绕督查督办建立网络监测系统,台账式管理、销号式推进,对工作不力的,严肃约谈问责,念好问责的“紧箍咒”……通过在省级层面建立一系列“硬机制”,实现义务教育由以往教育部门主抓、单向推动向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的巨大转变。

“早谋划早达标,早均衡早受益”。市、县两级普遍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快达标建设,自2013年哈尔滨平房区、鸡西麻山区率先通过基本均衡“国检”后,大兴安岭漠河市、新林区,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等县区“接力”达标,鸡西、伊春、七台河、大兴安岭等4个地市提前规划三年整建制通过国家验收。高规格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在2015年以前完成14个基础上,2016年完成33个、2017年完成65个县(市、区)建设任务并通过国检验收,剩余32个攻坚县(市、区)2018年建设完成、2019年全部通过“国检”验收。至此,所有县(市、区)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成为黑龙江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抬高底部,办好乡村教育

“无论是乡村还是县城,学校都已成为当地最好的地标性建筑。”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青冈县,“穷县不穷教育”,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府的“一号工程”,坚持“小财政”办好“大教育”,近三年累计投资2.3亿元实施“校建工程”,新建中小学校舍24栋,群众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教育发展的巨大变化。国贫县、抗日一类革命老区汤原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障“三个增长”,累计投入7.08亿元发展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根本性改善,是黑龙江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三年,黑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8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852所,新增校舍、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30亿元,新增图书1600万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黑龙江各级党委政府广开源路、集中财力、创造条件,宁可其它项目放缓、宁可贷款,也要保证均衡发展建设投入的决心与担当。

作为为数不多入选2019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的农村学校,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开设67门校本课程,60多个学生社团,在不到3万人的乡镇,中小学生人数达到2883人,许多优秀教师被其他学校“挖”也不愿离去……有如此的吸引力,离不开校长李果对教师队伍的重视与培养:学校教职工23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142人、专科80人;教师职称结构,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79人;省级以上荣誉教师16人……如此优秀的师资,有力支撑了大兴中心校近20年“发展目标教育”的探索,实现了内涵与师资的双优化双提升。近年来,黑龙江制定了“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专项计划,全面实施“五个一批”战略,近三年补充“特岗”教师等2.1万人,每年选聘近千名师范毕业生、选派近两千名师范生到农村任教、实习,“国培”项目培训乡村教师12.87万人次,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实现了提质增效。

找准“小切口”,打出教育治理“组合拳”

择校热、课后“三点半”接送难、“小眼镜”多、睡眠时间不足问题……是近年来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教育痛点堵点、急事难事。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黑龙江从学生入学、分班、排座等“小切口”入手,出台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推行中小学校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四零承诺”,阳光入学、一键分班,从管理上堵住漏洞,摒弃人情关系,堵住各种“后门”,达到了“上学没必要求人,求人也没用”的效果。

黑龙江还在全国率先将学生早晨到校时间同步延后半个小时,全省290余万中小学生可以晚起一点儿、多睡一会儿。在全国率先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构建“一档案、二机构、三结合”模式,努力减少“小眼镜”。哈尔滨市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中小学课后服务保障资金,帮助家长解决课后“三点半”接送难问题。此外,线上线下持续治理校外培训热,关停整顿违规培训机构6782家,分四批公开曝光1823家“黑名单”,给学生“减负”。一系列治理措施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实实在在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黑龙江义务教育正在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刚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向教育“软实力、软能力”要发展、要效益、要回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通讯员 刘玉龙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曹曦)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