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宁夏​西吉教育扶贫的“四个镜头”

发布时间:2020-08-05 作者:付彦林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做好当前的教育扶贫工作,贵在“坚持”、难在“精准”、胜在“创新”。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教育体育局狠抓政策落实,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确保收官之年胜利收官。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镜头”看看西吉的教育扶贫之路。

镜头一:“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为了解决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上学费用难题,兑现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西吉县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教育脱贫中的“排头兵”作用,从政策落实上精准发力,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免、补、助、奖”全方位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并全面推行“123456”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帮助广大“寒门学子”渡过难关,铺平上学路。

2016年以来,各学段累计资助学生57.017万人次9.279亿元(建档立卡21.89万人次),下沉12个生源地助学贷款代办点,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9919人(建档立卡2838人),贷款额达5823万元,比上一年增加267人。其中,乡镇代办点受理7009人,占全县受理人数的70.7%,高效率、高质量圆满完成网上受理工作。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2159人531.7万元(其中西吉县教育扶贫基金资助400人60.4万元)。资助体系日臻完善,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从2019年开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按标准享受了“营养改善计划”“一荤两素”餐盘供餐模式,实现了营养改善计划供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升级换代。为进一步将教育扶贫推向深入,西吉县还广泛号召各界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捐资助学,确保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镜头二:“全面改薄”,让校园风貌成为乡间最美风景

走进西吉县的小学,一排排红色的教学楼给人丝丝暖意,宽阔平整的操场让人心旷神怡。原来的教学用房老旧,操场、道路也都是泥土路,现在孩子们不仅能在安全舒适的教室里上课,还能在操场上锻炼玩耍,图书室、实验室、餐厅也一应俱全。新校舍的落成,让孩子们有了更安全健康、条件齐备的学习场所,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这一切得益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体育场建设等各类项目的实施。

近年来,西吉县累计投入15.79亿元,新征土地1000余亩,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改扩建,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294所,为义务教育学校配齐配全音体美卫器材和教学实验仪器299.39万件(套),建成理化生等各类实验室、综合实践室等844个、交互式班级多媒体教室2105个、录播教室60间,新增图书87.1578万册。

所有学校面貌一新,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近两年来,西吉县进一步加大“全面改薄”工作,完善了校园各项配套附属设施,配备教学仪器和信息化设备等,使全县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镜头三:“重心下移”,让农村孩子享受同等优质教育

为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变革,让农村贫困孩子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西吉县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实施城区强校与乡村薄弱学校进行“帮带”管理,大力推行城乡结对,校长教师互相交流轮岗,在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做足文章,统筹配置县域教育资源,推进城乡共建共享教育公平。

以中心小学为单位,探索出在线课堂应用基本运作模式。优化组合辖区内教师队伍结构,建立相对固定的运作模式。解决乡村学校课程开不齐的问题,探索出在线课堂应用基本模式。即确定需要帮扶的学校实施硬件建设——确定帮扶学校的薄弱学科——固定主教教师和助教教师。以“城乡发展共同体”为单位,形成同堂听课、同屏互动、同步教研等同步在线教学教研模式,构建城乡教学共同发展机制。

每年,县教体局都要从城区抽调优秀教师赴乡镇农村学校交流。县城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带下去,让乡镇农村学校的孩子和县城的孩子同样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县教体局致力于建设一支面向基层学校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自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全县还全面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让全县乡村教师受益。

镜头四:“控辍保学”,让贫困学生一个都不少

紧密结合教育脱贫工作,西吉县始终把控辍保学工作当作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硬指标”来抓,建立“一生一案”制,精准分析,精准施策,全力落实控辍保学各项工作任务,收到了良好成效,实现了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目标。

强化宣传教育。县委、县政府及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下发各类教育宣传资料20万余份,先后开展四轮“千名教师进万名学生家庭”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建立网格化包抓责任机制,实现全县295个行政村1854个村民小组和8个社区全覆盖,形成人人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敬畏教育,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强化政府行为,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乡和乡镇、部门(单位)“三保四包一帮”双线和县、乡、村、组“四级”,以及县长、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六长”控辍保学责任制。“三保四包一帮”中的“三保”,即政府保入学、政府与学校共同保巩固、学校保质量;“四包”,即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教育体育局干部包学校、村组干部和教师包学生;“一帮”,即县直部门(单位)帮助乡(镇)动员学生。“双线”目标责任制,即县、乡、村党政一条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一条线。

坚持“劝返一人,巩固一人”的原则,建立劝返学生复学原因分析研究机制,因生制定复学方案,按四个模式开展工作,即“即辍即返,随班就读;降低难度,降级复读;单独编班,自编校本课程、特色课程;通过县内外职业中学,开设普职融合课程,到职业学校就读”。制定《西吉县温馨保学工作指导意见》,因材施教,精准施策,确保每个劝返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将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全部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实现县域全覆盖。认真做好未入学残疾儿童摸底核查工作,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每生每年6000元/公用经费,县财政给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每人每月200元的特殊教育津贴,对66名重度残疾儿童“一人一案”“一家一案”,依托县特殊教育学校,认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8至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5%。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公平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教育脱贫攻坚刻不容缓。当前,对标教育脱贫标准,全县学前教育师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方面仍有短板,县城挤、农村弱的现象依然存在。

下一步,西吉县教育扶贫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和区、市有关精准扶贫会议精神,着力提升贫困乡镇教育发展水平,全力保障贫困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通过教育使贫困人口“走出去、有技能、能致富”,进一步巩固教育扶贫成果,不断拓宽教育扶贫扶智渠道,确保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彻底消除因贫失学、因学返贫现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具体来说,一是优化配置,合理整合县域教师资源。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缓解学前教育短缺现状。探索实行教师“县管校聘”和定期轮岗交流改革试点,合理整合教师资源,严格按照师生比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提出各学校教职工编制调整方案,优化配备县域教师。进一步加大乡村小规模学校整合力度,尽量减少师资浪费,确保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促进公平,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应助尽助。继续全面落实国家和区市各类教育资助政策,筹措资金,将三本、艺考生纳入资助范围,实现各学段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和农村学生补贴政策全覆盖、全保障。全面关注残疾、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制定《关于开展教育脱贫攻坚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等特殊群体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做到“一生一案”,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爱心人士向困难学子伸出援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西吉县教育扶贫基金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管好用好教育扶贫基金。

三是提升质量,增强学校办学吸引力。加大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荣誉制度和卓越教师计划,提高教师热心从教、热情从教的职业幸福感。凝心聚力,精准施策,深入推动县域、城乡、学校间“互联网+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补足农村小规模学校短板,全面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丰富课程教学,深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个人品格和学习品质培养,健全学生人格,进行励志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办学活力。积极探索开展普职融合教育,开办各类社团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校园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走进校园、留在校园、茁壮成长。(作者:付彦林,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育体育局,《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0年第7-8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