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疆工程学院“精细化”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效果显著

“我们学校有90%的学生到生产一线就业”

发布时间:2020-08-10 作者:蒋夫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截至目前,我们学校已签约学生中,有90%的学生到了生产一线就业。”8月10日,新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么多学生能到生产一线就业,是我们没想到的,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新疆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艾力克木·艾买尔说,“这是学校教给我们的就业理念,我深以为然。大学毕业,意味着人生开始新阶段,从生产一线干起,没什么不好的,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原以为受疫情影响会打乱自己的求职计划,没想到一场网上招聘会,让我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艾力克木·艾买尔开心地说。如今,他已是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准员工了。

“毕业生愿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就业,愿不愿到基层就业,他们持什么样的就业观念至关重要。”李玉鸿说,“我们坚持‘精细化’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就业指导教育纳入学生学习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理念。”

新疆工程学院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训练营、就业技能提升活动、优秀校友分享座谈会等环节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

李玉鸿说,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生产一线已经和过去有着天壤之别了,很多都是信息化,机械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靠体力去工作了。而且,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发展前景也更加光明。这些方面,是很多学生不了解的。所以,学校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生产一线的真实情况,可以打消学生的顾虑和担心,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

面对新冠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新疆工程学院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创新就业方法,拓宽就业渠道,多措并举为学生顺利就业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今年,新疆工程学院有2961名毕业生,其中2264人已签订就业协议,签约率达76.5%,签约的学生中,90%都去了生产一线就业。

李玉鸿告诉记者,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搭建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就业专干、毕业班班主任为主力,教师党员、专家教授、“三进两联一交友”老师等,做到一对一精准帮扶,实现“一人一策”个性化就业指导。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资助帮,为其发放了15.52万元求职补贴。

该校还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按照“一人一策”建立点对点精准帮扶机制,截止目前,学校382名建档立卡就业困难毕业生中已有268名学生通过帮扶实现就业。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参军入伍、选调生、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南疆四地州事业单位招录、考研、考公务员等渠道积极就业。”李玉鸿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毕业生线下线上双向选择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共举办招聘会201场,提供就业岗位数30000余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疆工程学院还强化校、院、班三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构建起了全员促就业责任体系。书记、校长上好就业指导第一课。严格落实就业创业考核机制,校党委挂牌督战,严督实导,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约谈,确保就业工作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

新疆工程学院出手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于2019年9月—12月举办校园专场、综合类线下招聘会109场,提供就业岗位数11761个。今年2月28日率先在自治区高校中开展了空中双选会,截止目前共举办空中双选会87场,103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观看招聘直播学生达12000人次,充分利用了视频信息化技术帮助毕业生求职、就业。

90%的毕业生能去生产一线就业,也与新疆工程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紧密相关。近年来,新疆工程学院先后与103家企业建立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合作关系。每年寒暑假招生就业处和各学院到产教融合企业开展就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回访毕业生和优秀校友、安排学生到企业就业见习。安排专业老师和就业指导老师前往企业见习,力争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畅通渠道和广阔平台成了学校推荐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就业的又一路子。

已找到工作的艾力克木·艾买尔说,自2月起,学校老师们就对我们通过钉钉和微信平台等开展商务礼仪、线上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老师李希多次打电话询问我的就业意向及诉求,并对我的求职简历给予修改意见。工作做的特别“精细化”,为我们找到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增加了成功砝码。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还有学校老师的关心关爱,我才能这么快,这么顺利地找到了工作。”艾力克木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蒋夫尔)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