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数智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如何迎接挑战?

数智革命为人才培养带来启发:亟待“融合”“跨界”能力

发布时间:2020-08-24 作者:倪秀 杜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倪秀 通讯员 杜蕾)8月20日,“2020商业创新大会·西部峰会”的数智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围绕“数智引领 人才升级”的主题,来自全国部分院校、企业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对数智化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实践。“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的业态、模式、场景、职业都发生了变化。”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宜看来,这对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来说,是一场大的变革。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举了个例子: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在与他交流时曾谈到,如今银行增加一台机器就会减少3个岗位。“各种环境都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还是按传统金融业培养人才的模式,肯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在杨宜看来,数智革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而是帮助人类从重复的简单的劳动当中解放出来,把人类的注意力、智慧更多地去集中在分析、决策、运营这些更高价值的任务上,“这样的变化其实是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启发作用。”

面对数智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如何适应新环境的挑战?“融合”“跨界”被与会者多次提及。孙芳城认为,人才培养一定要满足未来的需求,因此需求导向一定是高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重点考虑的。同时,需求导向还要充分展现交叉、融合。“有岗位被替代,就会催生新的岗位,而这些岗位的共同特点应该是复合型、跨界。”杨宜认为,学生除了具备传统相关领域知识外,还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具备IT思维、还要有跨界决策能力等等。

人才培养的变化、定位的变化必然带来专业的变化。面对数智时代的到来,高校也通过各种方式,加快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大力探索产教融合。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专业改革中,大幅度砍了很多方向的选修课,集中培养学生的3种逻辑:会计逻辑、数据分析逻辑和计算机编程逻辑。在会计学院院长马永强看来,即使未来数据分析软件越来越多,但只能做浅层次的研究,一张报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才是核心。

在论坛中,来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领导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由于各种技术的不断出现,在教育上一定要不断跟进,因此在培养上仅依靠大学是不够的,需要与企业、其他单位和学校开展合作培养。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