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浮槎万里,走近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史

发布时间:2020-09-04 作者:王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珺)“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9月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294件展品以中国古代外销瓷器为主,不仅有“南海I号”“华光礁I号”“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南澳I号”“碗礁I号”等沉船出水瓷器,还包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

展览以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瓷器为主体,通过制度、生产、运输、行销、影响等几部分内容,展示了自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我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的繁荣盛景,揭示了自古以来中国与世界基于海洋贸易不断深化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以及在全球陶瓷贸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等历史事实。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鲸波浩渺——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自唐代起,海上丝绸之路日趋繁荣,航海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广州、扬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诸多国际性大港相继涌现。唐代中后期,陶瓷器开始作为大规模外销的商品。长沙窑、越窑、邢窑、巩义窑以及广东地区生产的早期外销陶瓷器,开启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辉煌历程。

13-1.jpg

唐三彩盖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二单元“帆樯如林——宋元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重心由陆地逐步转向海洋,以中国为核心的南海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海上贸易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南宋开始,经济中心逐步南移,以龙泉窑、景德镇窑、福建地区为核心的外销瓷产区工艺逐渐成熟,产量急剧增加,主导了这一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并涌现出一批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中国瓷器由此进入大规模外销的阶段。

白瓷执壶02nh01t2019 1157.jpg

“南海I号”沉船出水南宋白釉执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瀛涯万里——明清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全球化贸易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国瓷器的贸易网络开始向欧美地区延伸。以景德镇窑、德化窑等为代表的外销瓷器,风靡世界,成为了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对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方社会和文化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鉴,也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148-1.jpg

“碗礁I号”沉船出水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冰梅纹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全方位展示了从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整体面貌,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对外影响。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