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浙江晒单区域教育“结构性”质量

发布时间:2020-09-27 作者:蒋亦丰 沈启正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沈启正)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召开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会议,首次发布区域教育发展的结构型质量评价结果,以此反映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状态,引导各地端正教育质量观。

此前,浙江教育质量监测分结果型质量、过程型质量两个维度。结果型质量,反映为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进步情况。过程型质量,反映学校提供的课程的水平。而此次新发布的结构型质量,反映的则是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状态的可持续性,包括学校的规划布局、教育发展的均衡状态、师资队伍建设与经费使用等方面,是区域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

据了解,结构型质量由三组不同群体的结果型质量与过程型质量的差异度来反映的。差异越大,表示越不均衡。三组群体包括公民办学校、城乡学校、贫寒家庭子女与富裕家庭子女。前组分别反映了各地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聚焦区域教育生态的关键问题。第三组反映的是教育机会的公平度,学生素养发展受家庭经济背景影响的情况。在上述基础上,根据各地学生学业等第的比例情况产生修正系数,结合进去,便使结构性质量能够综合体现对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状况的评价。

结构型质量的分值居于0与1之间。如果小于0.2,表示总体上优质均衡;大于0.2且小于0.5时,表示各类群体间差异明显,需要关注;大于0.5且小于0.8时,表示差异较大,应有所调整;若大于0.8,再差异很大,表示该地区低水平且又不均衡。

结构性质量评价可以分项诊断,也可以总体描述。如某一设区市中多个县市出现公民办差异很大,城乡差异很小。结合当地人口较少的背景,结果可以表述为当地优秀生源过于集中在民办学校,其它城区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下降到与农村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基本相当。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表示,结构型质量评价能够暴露区域教育发展中的机制性问题,遏制部分地区不惜代价地追求结果型质量的错误做法,用红色预警、黄色预警的形式,向某些地区发出公民办教育或城乡教育差异过大的提醒,促进区域教育生态的优化。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