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甘肃依托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验区,搭建电商采购平台,精准供应省内高校食堂——

贫困地区“菜园子”直通高校“菜盘子”

发布时间:2020-09-30 作者:尹晓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9月26日,对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红溪村菜农张延桂来说是最开心的一天。当天,她家丰收的120吨洋葱和20吨西红柿全部由“甘肃农校对接电商采购平台”收购,而且比市场价每斤均高了2毛钱,张延桂的脸上乐开了花。

2018年以来,甘肃依托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验区建设,通过搭建电商采购平台,建立了从贫困地区田间地头采购、分拣中心储存、冷链物流配送、高校食堂档口下单的一体化采购、储存、销售、配送体系,把贫困户的农产品直接送进学校食堂,拓展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甘肃已有23所高校通过平台采购食堂原材料。据统计,平台“上线”至今,已累计采购贫困地区蔬菜604.44吨,销售额225.6万元;猪肉和牛羊肉16吨,销售额65.38万元;面粉和食用油325吨,销售额159万元;鸡蛋37吨,销售额7.4万元。

紧扣“农校对接”,创新打造高效平台

2018年11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正式确定联合甘肃省共建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验区。实验区的建设,旨在整合高校后勤市场资源,以“菜园”对“校园”的农校对接方式,将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直供高校食堂。

为保障“农校对接”顺利运行,由甘肃省高等学校服务中心牵头成立甘肃农垦高校食品保障有限公司,并建立了完整的生鲜蔬菜供应链,包含牛羊猪肉、米面、粮油、禽蛋等一系列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同时,为确保高校需求和农产品及时准确匹配,实现精准配送,甘肃农校对接电商采购平台和仓储分拣中心随即“上线”。

记者看到,通过手机微信端即可登录甘肃农校对接电商采购平台,点击进入该平台后,界面显示分类、购物车、订单等菜单栏,其中分类分为新鲜蔬菜、米面粮油、鲜肉冻品、调料干货、豆制品、餐厅耗材等,而每一个大类又细化为多个类别,供精准下单,操作流程十分便捷。

“作为农产品及食材生产企业与各高校间的信息共享和购销平台,我们已实现了学校食材需求与产品源头种植、养殖及食材生产加工企业的无缝对接,可满足高校各类餐厅所需的全部品类。”该平台库管刘亚芸告诉记者。

平台下单后,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三角城乡、占地26亩的甘肃农校对接仓储分拣中心立马忙碌起来。该中心划分有蔬菜分拣区、米面粮油区、调味副食品区、肉制品储藏分拣区和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并建有冷冻库冷藏库共8间1300平方米,搭建现代化智能分拣设备和智能化信息系统,可满足省内49所高校食堂所需原材料的分拣与供应。

分拣结束后,食材会被投放到每个高校的对应区域,每天凌晨4点开始装车,2个小时内全部送达至各高校。“平台食材品类齐全,集采统配降低了成本,农产品检测保证了安全,且健全了高校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能保证学生吃到嘴里的都是绿色食品。”兰州城市学院饮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博说。

突出优质放心,原食材“层层把关”

“农校对接”平台的食材怎么样?

午饭时间,记者来到兰州城市学院校本部食堂时,山东小伙刘文庆的煎饼摊窗口前已排了十几名“慕名而来”的学生。“做煎饼会用到高粱、小米、黄豆面、荞面等,白面占到60%。我每天都在农校对接平台上买白面,平台上的面好、劲道,做的煎饼颜色好,比以前的面还便宜。”面好,加之秘方独到,刘文庆的煎饼轻薄香脆,口味绵长,每天都能卖出500多张。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兰州文理学院食堂一楼的包子店,记者抵达时也挤满了就餐的学生。虽然被口罩遮着,店长李玲芝的紧张感依然明显,她一边催促店员赶工,一边急忙接单打包。记者查看一天的“流水”发现,就餐人数日均都超过了1000人次。

食堂档口的变化与“农校对接”电商采购平台不无关系。兰州文理学院饮食管理科科长刘克俭介绍,该平台食材品质好、源头可追溯,不仅节省了后勤部门的采购时间,而且建立了完善的流通渠道,把高校需求和农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匹配起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精准配送。目前,该校98%的食堂食材均来自电商采购平台。

在甘肃省高等学校服务中心主任崔亮看来,“农校对接”直接和农民签合同,减少了中间商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同时避免了各餐厅在自行采购中无法保障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始终视质量安全为生命,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打造了一条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供销体系,确保了农产品供应安全、稳定。”

崔亮介绍,农副产品进入仓储分拣中心后,首先要严格进行快速检测,做到检测合格准出,不合格便会退货。为规范源头管理,该平台还专门邀请各高校后勤负责人参观考察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面对面与农户交流,进一步了解农产品的生产等情况。同时,对农户提出技术规范和要求,引导农户种植安全、绿色的产品,养殖业亦是如此。

立足精准扶贫,积极拓展平台效用

对于贫困地区农民来说,“多赚”是一年中最期盼的事儿。听到甘肃农校对接电商采购平台收购的农产品单价比市场价还高一点儿,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村菜农吕斌为之一振。

在当地扶贫部门的推荐下,从今年4月底开始,吕斌家种的茄子、黄瓜和辣椒就陆陆续续进入了各个高校食堂。“往年的菜要么烂了没人要,要么价格很低,今年全部卖给平台了,比往年多赚了3万多。明年,我还要继续种黄瓜、西红柿、辣椒呢,再承办十几亩地。”言谈间,吕斌笑得合不拢嘴。

有这种体验的不止是菜农,景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佑强说:“我县已经通过农校对接平台向高校食堂输送了十多种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产得出、产得好,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有了这一良好稳定的销售渠道,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户的‘卖菜难’问题,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技术和市场思维,对我们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中,也有许多专家认为,平台的益处不仅是之于农户、学校层面和食堂个体,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堂生动的扶贫教育课:吃着贫困地区的粮食和蔬菜,体会父辈的辛苦劳作,进而珍惜粮食,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精准扶贫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能化为一个个切实可行有触感的具体实践。期间,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贡献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扶贫新模式,整合高校后勤市场资源,引导农业规模化种植、订单式生产、产业化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崔亮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张小鲲)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