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每到发新书的日子,我总会有种莫名的欣喜。拿到新书时,墨香、插图,伴着一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汉字,总让我有种顾不上吃饭也要先读上几页的冲动。
“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
“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进小溪里……”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美丽的春天、流淌的清泉、广袤的祖国……朗朗上口吟读成诵,精美的画面展现眼前,那种说不出的兴奋与新奇伴着我一天天快乐地长大!同样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不要不相信,随便在街头巷尾拉住一位行人,问上一问:你还记得求学之路上的一篇或者几篇印象深刻的课文吗?我想只要是进过学堂的,或多或少都能说出几篇来。比如说《王冕学画》《鸡毛信》《粜米》《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为七零后的我,人教版小学语文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读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这一篇篇美文、一抹抹书香。人们喜欢把阳光比作金子一样宝贵,我却想把书比作阳光用来珍藏。
那时候我的课本还不是彩图,看上去也不是很大,封面更没有压上一层膜……可就是这不起眼的一本本教科书,却永远永远是我心中的至宝。
这一本本小小的语文书,犹如清晨的阳光——清爽,让我有种想要融入其中的梦想。蒸腾于纸页的生活,弥漫心间的美景,爱上阅读的我,终于有一天,用自己的双眼目睹了课文中描写的经典,用自己的双足踏上了阅读时,那心中满满渴盼的祖国的四面八方。
这一本本小小的语文书,犹如中午的阳光——浓烈,让我想要把它沉淀成醇厚的美酒,静下心来慢慢地品尝。因为当我再次品尝的时候,那便发酵成了一种深深的情感,让我的人生少了一丝惆怅。
这一本本小小的语文书,犹如黄昏的阳光——醉人,让我不禁沉醉其中,不觉产生想要把这温暖的点点滴滴撒播开来冲动,把这种暖心的爱传递下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初春的早上,天气微寒,刚上学不久的我便会被妈妈从温暖的被窝里揪出来。“快点,刷牙、洗脸、吃饭,上学……”耳边是妈妈的一阵唠叨,每天都一样,又好像不一样。
妈妈从来都是为我的起床、吃饭、迟到操心,却从未担心过,我是不是落下了教科书,又或者是忘记带书包本子文具之类的。因为那时在“学前班”的我就养成了整理书包再做其他事情的好习惯,每晚读书学习之后,总是要把第二天要用的物品准备好才肯睡觉,这个习惯让我一生受益。
在我幼小的心里,这一本本课本甚是可爱,说我爱书吧!确实如此,每一本书都会弄得平平整整,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好在书包中,舍不得让书角有一点点皱褶。
说我不爱书吧!也是事实,我小学时候的课本上,看起来连插笔尖的空儿都没有了。有插图的地方都会被临摹上一些图画,有汉字的地方,都会被仿写一些字。那时还会傻傻地想:我要是能画插图就好了,我要是能写篇像课文这样的文章该多好啊……
说实话,小时候一直是妈妈叫我起床的。无论是飘雪的严冬,还是闷热的酷夏。妈妈总会一如既往的喊我起床,吃饭,上学。
直到有一天,妈妈下地干活回来晚了一点儿。那也是我人生求学路上的第一次迟到,也许因此,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明明上学》这篇课文。恰巧就在老师教这一课的时候,我迟到了。
午睡过了头,妈妈急忙喊醒我,最多也就是迟到两三分钟的事情。然而坐在家里嚎啕大哭的我就是不肯去上学,好不容易被妈妈赶到了路上,又是一阵嘤嘤啜泣,实在不想迈步去学校。
就这样我足足迟到了半小时,因为提前预习的我清楚地知道,明明抓蛐蛐快要迟到时小文提醒了他,他是一个守规则的好孩子。而我已经迟到了,没有办法挽回了,大家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不守规则的坏孩子。
那天当我硬着头皮走进教室,支支吾吾说出自己迟到的原因时,我吃惊了。老师居然没有批评我,而是用了一个列宁打碎花瓶的小故事教育了我,引导了大家。
课下老师和我一起学习了因为我迟到没有听到的课,还和我拉钩,希望我以后不要再迟到,要做个守规则的人。这时候,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知道了,原来“爱”就藏在每一篇课文中,就藏在每一位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心中。
上一年级时读《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我一开始觉得小猫是勤劳的,应该收获一些鱼。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笑傻傻的小猫,再后来仔细想想,自己不就是这只小猫吗?一直是希望播种就应该有收获,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长大的日子里,我渐渐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慢慢学会了静静地收获成长,收获人世间所有的美好。
那时我曾做了一个梦。终于在后来的某一天,这个梦成真了。我亲手将那些崭新带着墨香的教科书送到了学生的手中,看着那一张张稚气的笑脸,我依然有种莫名的激动。我想传递教科书中深深的爱,撒播教科书中无限的小美好,似乎有种魔力吸引着我义无反顾地踏上教育的征程。
伴我人生的七零、八零、九零、零零、一零,说起来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让我经历人生将近“五十年”的历程。这一路我和人教版语文并肩前行,教科书的删删减减、增增添添,风风雨雨已经七十载。
锦上添花虽然重要,但是干净、简单、纯粹……一步步去尝试、去追求,去挑战,去把“字浮纸上,爱伴一生”的情怀渗透。这何尝不是一种质朴而伟大的情怀呢?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与乐观的韧性呢?更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与收获的欣喜呢?
可以这么说,我不单单上课时才会和教科书有缘。在我种菜、洗衣、做饭、行走……甚至是上厕所时,我都会想到它。因为每一个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我是在课文里延伸生活,拓展感情。
几十年来,我一直痴迷于学生听课的表情,沉醉于和他们一起阅读的每一个瞬间。每每送走一届毕业的孩子,心中总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和第一届毕业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巴金先生《海上日出》的情形,我们跟随者巴金先生的文字,一起讨论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后的不同景象。
那时多媒体还不曾被使用,也没有精美的挂图。即便如此,我和孩子们一起捧着书上的插图,静静地和乡村的日出前后进行比较。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听着他们滔滔不绝的话语,我似乎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我相信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萌发了不同的种子,将来他们会像花儿一样散落全国各地。
他们会看见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一片天空,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成为一个坚强乐观的自己。然而,我还将留在这里,手捧着一本本教科书,送走一批批长大的孩子,奔去他们向往的天地。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阅读是通往自我提升的永恒之路,是一种漫长的自我教育。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七零后的我,阅读是从一本本长方形的教科书开始的。阅读不仅仅在学校,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不立于生活,何以成文化。”干净整洁的桌面,摆上简单的几本书,或者再放上一盏台灯,一盆鲜花,是不是更有种想坐下来细细品读的乐趣,我们也将在漫长的阅读中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更有活力的自己。
从最初的启蒙开始,我便开始了人生最美好的旅程。那就是我慢慢走向了你——人教版小语教科书,未来,我依然将沿着字浮纸上,爱伴一生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踏出小学语文阅读的远行之路,直到生命的尽头!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