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盾 董鲁皖龙 通讯员 连燕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大桥初级中学从以往办学质量水平全县垫底,跃升为连续三年排名全县第二。广东佛山顺德区的教育帮扶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在顺德对口帮扶下,大桥初中提升操场等硬件设施标准,努力抓好教学质量工作,师生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文明意识。
改善受援地学校办学条件是教育扶贫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顺德拿出真金白银,助推受援地补齐学校发展硬件短板。目前,顺德投入超过100万元教育帮扶资金,把资金资源用在教育脱贫攻坚的“刀刃”上,提升受援地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自2017年对口帮扶凉山州美姑县、雷波县、金阳县三地以来,顺德坚持凉山所需、顺德所能原则,找准受援地需求与本区优势的结合点,以教育帮扶为核心,以扶智为主线,因地制宜,打出抓硬件、强师资等组合拳,让受援地师生共享改革开放的教育红利。
顺德罗定邦中学化学教师章自然根据凉山州雷波中学学生的学习情况、习惯,有针对性地备课教学。他通过化学教学生活化等教学改革,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资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立足当下、兼顾长远,‘输血造血’并重,为帮扶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根据受援地学校实际需要,精心选派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名校长、名师,到受援地送教送课、挂职。他们充分发挥专业引路人作用,在受援地学校努力构建传帮带机制。2017年以来,该区已选派超过100名骨干教师赴凉山支教。
为扩大惠及面,顺德积极选派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面向受援地教师开展专题培训。该区还接收受援地中小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顺德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实现联动提升。近年来,顺德选派超过200多人次骨干教师赴受援地举办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接收10名凉山教师到顺德跟岗学习。
教研曾是受援地学校的短板。近年来,顺德充分发挥区骨干教研员等专业力量,协助受援地学校建立教研机制和平台。该区通过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帮受援地学校强化教研力量、提升教研水平。受援学校教师将日常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广阔天地,用教研破解教学难题。
凉山州雷波中学此前课堂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不足。在罗定邦中学助力下,雷波中学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在部分班级实施“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在该校生根发芽。
为助力被帮扶学校凝练特色、质量强校、特色兴校,顺德引导两地学校建立点对点结对协助机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活动。据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内学校基于受援地所需、自身所特,主动向帮扶学校输出优质高端特色教育资源。近年来,顺德已有11所学校与凉山州学校结对,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帮扶发展共同体。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