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建设百年历程

发布时间:2021-06-24 作者:陈立鹏 闫芸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辉煌而极不平凡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民族工作及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大量民族教育政策措施,为推进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发布,并明确提出“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的方针。1926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解放苗、瑶决议案》中提出“开办苗瑶简易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最早的表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各根据地出台了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同时,以法律形式保障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中国共产党1934年初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强调,苏维埃政权保障劳苦大众受教育的权利,在可能的范围内实行完全免费的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参与到政治、文化生活中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现阶段少数民族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目标,就是“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明确要求民族教育以及所有民族工作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1937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开办少数民族班。1939年,中共中央党校开办回族干部训练班;中央党校西北局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开办藏族干部学习班;陕北公学成立蒙古青年学习班。1941年9月,创办延安民族学院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教育的发展更加迅速。1951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同年11月,政务院批准了《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这一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明确了民族教育的方针任务;尊重少数民族的办学形式和特点;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升学优待和经费资助;重视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设置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设置专门的民族教育管理机构等。

1956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要使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逐步接近和赶上汉族水平,在民族地区有步骤地开展扫盲工作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961年和1962年,中央先后批转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的报告,在民族教育经费上继续给予照顾,加大对民族边疆地区教师的支持力度,招生优惠政策进一步具体化,为后来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助力民族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对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1987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各级学校注意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各级学校加强民族团结的正面教育。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该《纲要》成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以“两基”工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1992年,《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民族学院“当前除重点办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专业和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外,还要办好大学预科”等。200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突出‘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大投入,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推进‘两基’进程”“努力改善寄宿制中小学办学和生活条件。扶持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办好示范高中,发展高中教育”“要努力办好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和民族高等学校”等。

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中的优惠政策。1978年,高校招生时规定,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分数段,可适当放宽。1981年,高等学校招生时进一步规定,对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还提出了招生按比例分配名额的政策。2006年以后,少数民族预科政策主要以“加分录取”为主。

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举办西藏班(校)、新疆班。1984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指示》,正式启动在内地集中为藏区办学。1992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内地西藏班工作的意见》,指出内地西藏班包括初中预备班、初中班、高中班和各类大、中专班等。2010年7月,教育部等部委发布《关于在内地部分省(市)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的意见》,开始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为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1999年9月,教育部等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2011年9月,教育部等部委发布《关于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的意见》,开始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

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04年至2005年,教育部等五部委先后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关于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2006年,教育部为指导各招生院校做好相关培养工作,分别印发了《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2006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工作的通知》。2008年,为做好第一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就业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举办高校民族班、预科班。为了加快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198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1980年在部分重点高等学校试办少数民族班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全国5所重点高校举办民族班。1984年3月,教育部、国家民委颁布的《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强调要继续办好民族预科班。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设。2005年6月,为了大力加强普通高校民族预科班的管理工作,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民族预科班的定义、地位和作用,并对民族预科教育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200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随后,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意见》。200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正式启动。2006年,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对今后进一步做好教育援藏工作提出指导意见。2010年3月,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全面启动。

这一时期,在中央大力支持、有关省市对口帮扶以及民族地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民族教育整体水平与全国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民族教育迈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深化改革,迎来民族教育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纪元。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对全国民族工作包括民族教育发展进行了部署。2015年8月,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民族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为民族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是现阶段我国最重要、最系统全面的民族教育政策法规,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及民族教育政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方向性指导。

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如何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多元化高质量教育诉求之间的矛盾成为民族教育政策着力解决的新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成为这一时期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使民族教育政策重点从对教育规模数量速度的追求,转变为对教育品质内涵质量的追求。

一是更加重视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更加重视民族教育科研工作,重视民族教育内生动力培育。2012年,在中央重视下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民族教育科研工作从此有了国家层面的研究机构。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民族教育科研规划,对全国民族教育科研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014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成立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国家级民族教育高端智库成立。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切实加强民族教育科学研究。国家民族教育研究机构要构建跨地区民族教育科研平台,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组织开展民族教育重大理论和政策研究。各省(区、市)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科研、教研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民族教育科研、教研工作服务民族教育发展的能力。随着民族教育机构和队伍的不断加强,全国范围内民族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

三是更加重视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教育扶贫脱贫工作的重点内容和主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将教育扶贫脱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重点部署和落实。

四是更加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民族教育要补短板、强弱项、兜住底,要加强标准化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学生入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五是更加重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切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确保各民族中学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

六是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2013年,教育部等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要求职业院校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强调要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2018年,《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明确提出,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回顾历史不忘初心,展望未来前程似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建设始终坚持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坚持从民族地区实际和少数民族特点出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成效卓著。民族教育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更加科学,重点更加突出,对民族教育的规范性和引导性作用更加明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在一系列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作者陈立鹏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作者闫芸系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6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