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吴江:做戈壁荒漠教育“绿洲”的植绿人

发布时间:2021-09-23 作者:吴绍芬 李景 刘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句诗来称赞教师吴江,是那么的贴切。拥有双博士学位的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吴江,学识好、科研强,人还长得帅,原本可以在这所位于首都的国家“双一流”高校、“新中国财经首府”自在地教书做科研,他却偏偏主动报名援建新疆,长期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建设,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和情怀?

“新疆,我一定会再见到你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素有“油城”之誉。在这座石油丰富的城市里,高等学校却凤毛麟角。2016年,教育部集合各方资源在当地建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却面临着教师不够、专业建设乏力的窘境,怎么办?

P9  第一张图  吴江在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留影    吴江 供图.jpg

吴江在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留影 吴江 供图

2018年5月4日,教育部组织14所部属高校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了全面推进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建设协调会,中央财经大学便是其中的一所,并在现场庄重地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书。

吴江主动报名,迅即成为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建设的一员。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吴江,原来在内心深处有着一段深深的新疆情缘。他的父亲曾是一位英姿飒爽的空军飞行员,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航空学校为国防建设坚守了20年。

雪山巍峨,军歌嘹亮,戈壁滩上的军营是吴江难忘的幼时记忆。他看到的是军营北面连绵不绝的天山,拿起碗喝到的是天山融雪流下来的坎儿井水。1988年,随父亲转业离开新疆回安徽时,吴江望着天山说:“我一定会再见到你的!”

吴江说:“我的父亲离开新疆30年后,我又来到了新疆工作,将来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在新疆的土地上讲述父辈祖辈的故事,讲一讲我们的‘愚公移山’故事。”

祖国的召唤在哪儿、学生的需要在哪儿,吴江就希望自己第一时间站在哪儿。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在澳大利亚待了一年,在加拿大待了5年,但无论在哪儿,我都会时刻关注祖国的消息。”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他是丈夫、爸爸,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援疆的路上,家庭从来不是他的阻碍,反而成为支撑他的根,相隔千里时,彼此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演绎着另一种相聚。

2021年3月,一边是吴江顺利“飞”往援建地,去呵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即将初出茅庐的首届毕业生;另一边是在异国读博的妻子戈毅娟独自坚守21个日夜,照顾生病的新生宝宝,用自己的顽强与真爱支撑吴江的“大爱”。

同样是高学历的戈毅娟,是丈夫最亲密的支持者。她在接受《中央财经大学校报》采访时发自肺腑地说:“吴江的骨子里流着当老师的血液。他的内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心愿——要当一名好老师!去新疆援建,我能感觉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他幸福了,于我,便是最大的幸福。”

作为父母,立身为正,方成典范。妻子戈毅娟是教育学博士,她让女儿自小明白父母在做什么,在追求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父母做科研、忙教学,女儿去学绘画、芭蕾、钢琴、游泳,各自做好时间管理,在追寻内心所爱的路上相互陪伴。

纵使这样,也会有诸多无奈。不能在身边陪伴女儿,吴江只能通过视频和女儿进行情感交流,表示深深的愧疚,而女儿却装作无所谓地摆摆手说,“没事没事,反正你总是活在视频里的”。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吴江心里总会涌出一阵阵心酸,“是啊,我缺席了女儿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时刻”。但这个家里更多的仍然是骄傲。戈毅娟坦言,“我和女儿骄傲于我们能照顾好自己,更骄傲于孩子爸爸在为他的理想、为他的学生做更有意义的事”。

援疆情的传递、心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感和家人的付出与支持,激励着吴江在援疆路上前行。

“只要我没被刮走,学科就要接着建”

援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备课、讲课。回应吴江一腔热情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无米无炊”的学科建设……这个爱打羽毛球、从加拿大背回各式甜酒常与同事分享、同事眼中“能研会玩”的吴江,能否担得起援建的重任?

经过父辈的建设,克拉玛依的硬件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自然气候条件依然恶劣,年累计平均大风日数为64.5天,寒潮、冰雹、山洪等灾害天气频发。

到克拉玛依校区的第一个学期,市气象台接连发布大风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沙尘暴橙色预警,连救援装甲车的防弹玻璃都被砸出了小坑。12级大风、沙尘暴、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潮,给了吴江一个下马威。晚上课程结束后赶回5公里外的宿舍,睫毛上都结着厚厚的一层冰霜。

一次,窗外大风咆哮,援建教师们感慨天气恶劣、行动受限,调侃道:“离开家几千公里,到这里吹风来了!”即使这样,教师们彼此却心照不宣:“这些孩子需要我们。”

平沙莽莽黄入天,越是艰难,越显勇毅与刚强。克拉玛依的风雪挡不住吴江他们援建的步伐。“每每遇到困难,我就想想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是在更恶劣的环境下保家卫国、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与他们相比,我面对的困难微不足道。”吴江说。

除了恶劣天气,让吴江焦心的还有300多名求知若渴的经济系学生盼望着如期开课。包括吴江在内,全系仅有两名经济学专业教师,经济系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处在萌芽设计阶段的暗黑时刻:援建工作千头万绪,学科建设“炉灶”如何才能架起?

尽管中央财经大学整合全校援建资源,鼎力支持吴江推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经济学学科建设,但时间紧、任务重,院系建设的压力如千斤压顶,让他常常夜不能寐,时刻规划、思考着院系建设的事。“从零开始,帮助学院建设经济学专业既是挑战、机遇,更是责任。”吴江怀揣对祖国边疆教育的热忱之心,将援建工作作为头等事业全情投入。

但光有一腔热情远远不够,现有教师对学科建设一头雾水,课程框架与教学大纲一片空白。学科建设是“一张白纸”,学生也是“一张白纸”,这所年轻的学校与这群年轻的学生,到底该怎么办?

P9 第三张  吴江和学生们在一起.jpg

吴江和学生们在一起 吴江 供图

自从来到这所年轻的学校,吴江成了十足的“风雪夜归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编制教学大纲,遴选教材、撰写教案、建立题库……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地跋涉在经济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征途上。

“在他的努力下,专业建设变得有条理,少走了许多弯路,为经济系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文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徐长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欣喜地说,“如今我们看到的经济系仅经过了3年的发展就已经初具规模,对此,吴江老师功不可没。”

在2018—2021年的3个学年中,吴江承担了“国际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原理”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初步统计,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其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1项,还带领和协助青年教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目前已成功申报5项。

“为学生推开一扇窗,他们的视野将更亮堂”

学科建设的“炉灶”既已架起,教和学就是亟须下锅的“米”。吴江开始在这“米”上下功夫,同时培育了学生和教师两茬青禾。

“吴老师,您是援建经济学系最久的老师,如果您走了,我们的课可能又要这个老师上两个月、那个老师上3个月,我们不想让您走。”2019年7月,吴江完成了一年的援建任务即将离开时,经济系300多名学生不约而同地表示出了难过与不舍。

吴江听后百感交集,一教又是两年。曾经一度担心吴江离开后课程会不稳定的学生都已毕业,吴江却仍在克拉玛依校区当着“风雪夜归人”。

躬身传道,让学生们知道为何而启航。“我站在这个讲台上,带给学生思维的启迪才是最重要的。”在距北京3500余公里的克拉玛依,学生与前沿知识、信息的距离也很遥远,吴江要为他的学生推开一扇窗,让自己的眼睛成为他们的眼睛,他们的视野将更加亮堂,可以透过黑板上的图表、概念与公式,看到更远的未来。2017级经济系学生王振豫想在毕业后攻读硕士研究生,经过大学几个寒暑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学校保送研究生的名额,在他喜悦过后,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焦虑。“我是第一届毕业生,没有师兄师姐的经验可以借鉴,不知道和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我究竟处于什么水平。”王振豫内心忐忑,有点手足无措。吴江观察到王振豫的焦虑情绪,主动询问他的情况,并为像他一样的学生组织了座谈会,帮助他们分析就业求职和考研深造的不同形势。如今,王振豫已经顺利收到了兰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其他同学也纷纷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课堂授业,带学生们学海冲浪。时光回到2018年秋季学期那个清冷的早晨,吴江身穿一件红色羽绒服,早早地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地等着他未曾谋面却莫名亲近的学生们。“这一节我们不讲课,先交朋友。”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响彻校园,这堂师生期待已久的新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吴江告诉学生,不清楚的知识可以查,解题思路可以学,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话虽简单,饱含真情。在讲“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时,吴江知道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有关建模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快速熟悉课程,他组织了文理学院首届经济金融数据分析与建模大赛,以赛代练。虽然比赛前学生们一度十分紧张,但在做的过程中都收获颇丰,他们感言“学到的不只是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生活中解惑,助学生找寻人生灯塔。文理学院物理系援建教师陈建华说,“要用一个词形容吴江老师,我会选择‘日月’,因为他对待学生既像阳光一样温暖,又有着月光般的细腻的心”。吴江上第一节课时就跟学生们说,交朋友的好处不仅体现在教学中,而且体现在生活中。“我们跟他的关系都特别好,不管在什么时候、在哪方面遇到问题,都会大胆地询问他,吴江老师也会耐心地解答。”采访中,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

一次,有位学生写道,“我不知道我适合做什么、社会需不需要我……我觉得做什么都会失败”。看到这句话,吴江当场愣住了。吴江察觉到,这个小姑娘比同龄人更敏感、自尊心更强,也极度缺乏自信,于是花很多时间引导她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到了期末,吴江发现这名学生有了明显变化,自信心增强了,心态也好了,内心满是欣慰。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在青年教师们的成长过程中,吴江也是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既是老师,又是兄长。陈建华在回忆与吴江的相处时,提到了文理学院组织的第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他说:“2020年11月,吴江老师邀请我和他一起指导经济学院参赛的青年教师。参赛教师王谊巧初次试讲时,不知从何下手。吴江从课件制作、教学仪态、语言描述、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给这短短20分钟的试讲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建议。最终,王谊巧老师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吴江在工作中与青年教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除了工作上的指导和互帮互助,吴江还经常跟青年教师一起打羽毛球、聚餐,聊家常、生活中的难事及未来经济系的规划等,成为青年教师眼中平易近人的“江兄”。

P9 第二张 吴江和学生在一起  1.jpg

吴江和学生在一起 吴江 供图

“脚下生风,让祖国西北的万千宝藏见天日”

吴江与克拉玛依校区的师生多年如一日地奋斗在与天争、与梦行的边疆,不单脚下要有力量,心中更要有信念。

这份信念造就了他的“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史学系党支部书记兰日旭说:“吴江并不过多地考虑其他因素,他有很纯的学术追求,因此,2011年,他就去了加拿大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他对新疆有很纯的感情,于是2018年,当他有了去新疆援建的机会,就报名去了克拉玛依。”

这份信念支撑着他的理想,徐长亮说:“吴江常常讲要让祖国西北的万千宝藏见天日,为的就是将一份建设祖国的担当融入学生们的梦想和渴求里。”

那这份信念是什么?吴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心中的信念是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是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这份信念是鲜活的,吴江将党建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作为经济会计联合党支部的支部书记,3年来,吴江累计组织党支部学习50余次,开展特色活动6次,组织并参与探望戍边英雄魏德友、到部队调研兵团农场职工脱贫状况、为考研学子送温暖等各类活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学生们居家学习期间,吴江组织线上讨论,结合经济学实例告诉学子应热爱所学。“皆有经济之道,谓经世济民。”2020年底,吴江还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南疆果农脱贫、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阿克苏的红枣作出营销方案并投入实际运营……

昔日中财校园里的“青椒”,如今沐浴沙尘冰雪,笑傲刀风霜剑。吴江自己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涓涓细流因有源头而欢跳和奔腾不息,有着祖国和学校的支持,我才有能力在新疆克拉玛依坚持、坚守。每当我仰望壮美的天山雪峰时,想到的除了天山雪水的养育之恩,更有扎根边疆的报国之志。”(记者 吴绍芬 李景 通讯员 刘禹)(《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9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