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携笔从戎多壮志,无悔青春显芳华——2022年“大学生士兵计划“释放出什么信号?

发布时间:2021-11-22 作者:张欣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日,教育部下达2022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简称“大学生士兵计划”)。该计划由全国499所普通高等学校承担,招生学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及其他单位和地方直属的400多所院校,招生计划共计6770人。

据介绍,该计划专门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攻读硕士研究生,是鼓励更多高素质高校学生参军入伍、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那么,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学生士兵计划”有什么变化?这释放出什么信号?大学生士兵计划对大学生入伍又有怎样的利好?

士兵专项扩招 鼓励更多高素质高校学生参军入伍

自“大学生士兵计划”发布以来,列入招收计划的高校不断增多,和往年相比,招生学校数量由去年的491所增长至499所,同时,招生人数也有所增加,由往年的5000人增至拟招6770人。其中,北京大学招收30人、清华大学招收30人、北京交通大学招收50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分别拿出130人和100人的招生名额响应计划。

专项计划为什么要扩招?事实上,自2016年起,教育部就设立了“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此次加大力度扩招也是国家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信号。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单田雨谈到,“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新形势下提高部队兵员素质、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加速和加快部队现代化建设,又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在校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退役大学生士兵人数也随之增长,为了更好地保障他们个人成长进步的需求,相应的扩大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单田雨说。

为什么高校愿意扩招?中国传媒大学武装部长齐金贵表示,专项计划招生生源质量较好,他们拥有军旅生涯履历,多数纪律严明、吃苦耐劳、执行力强,在校表现得到师生认可。工作上,职业素养普遍较高,很受就业单位青睐。

谈起士兵计划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单田雨说,“国家支持有学历深造意愿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攻读硕士研究生,拓宽该类考生读研途径,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更多成长成才通道。”

完善成才通道 解决退役士兵后顾之忧

“士兵专项为参军学生深造提供了更宽的口径,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齐金贵谈起国家对退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时谈到,国家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的鼓励政策不止如此,“退役后符合条件的,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普通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国家政策就应该体现对奉献者的褒奖。”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研员牛宝林谈到政策扶持时说,“退役大学生士兵在部队服役两年或更长时间,在书本知识以及应对考试上,可能要比其他大学生弱一些,给予优惠是更好地兼顾公平。”

“应征入伍的两年时间与学校生活脱轨,退役返校后要重新适应校园生活,比起一般同学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宋云凤谈起自己的经历,“如果没有士兵计划,也许我不会考虑读研究生的。我退伍回来之后比同年级的同学大了几岁,如果考研失败,又错过了择业的最佳时期,加上年龄问题,我还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但这项计划给了我很多底气,让我最终选择考研。 ”

“这项计划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伍大学生的压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参军入伍,为军队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宋云凤说。

携笔从戎多有为 青年参军热情高

“近年来,大学生参军比例越来越高。”清华大学武装部、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教师吕冀蜀认为,高校是兵员富矿,只要把大学生士兵的出口解决了,入口就会通畅。定向招考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对发展空间的期盼,实现了个人权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自然受欢迎。

“国家鼓励更多高素质的大学生参军入伍,是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这项政策也为我们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更大的舞台。”通过“大学生士兵计划”成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张鑫同学对此感受颇深,他谈到“我们从地方大学到火热军营,从大学生到战斗员,其中角色转变有适合的也有不大适应,不管是留在部队发展亦或是退役提升学历,国家都有相关政策支持,这也说明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越来越现代化、制度化。”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设计、部署推动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完善现役、退役的配套保障政策,优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环境,广大退役军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全社会掀起了关爱退役军人之风。

“作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我们心中在感谢党和国家,享受政策性福利的同时,更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力争‘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策马卫边疆’,努力向前,迎头奋进,将个人理想与时代、国家同频共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加瓦。”张鑫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见习记者 张欣)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