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关注女性高质量就业、本科实行4至8年弹性学制、完善普职分流政策……代表委员们这样建议

发布时间:2022-03-08 作者:焦小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徐景坤委员:建议大学本科实行4年至8年弹性学制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建议,大学本科阶段实行4年至8年弹性学制,能给予有结婚意愿的大学生学习和组建家庭的时间自由。

徐景坤认为,造成生育率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房价、福利水平、养育成本等,低生育率会导致社会年轻人才和劳动力短缺,进而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

对此,徐景坤建议,应该从教育、公共设施建设、医疗、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他建议,大学本科阶段实行4年至8年弹性学制。现有四年制大学学制下,大学生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且无固定经济来源,结婚条件不成熟。如果实行弹性学制,能给予有结婚意愿的大学生学习和组建家庭的时间自由。(中国新闻网记者 李韵涵))

张志勇代表:完善我国普职分流教育政策

由于时代发展、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我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普职分流政策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适时调整完善这一政策,成为我国公共教育政策不得不做出的重大抉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从“一刀切式的刚性分流”转向“因地制宜的柔性分流”,提高普职分流的重心,从“初中后”转向“高中后”,同时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张志勇建议:

一是从“一刀切式的刚性分流”转向“因地制宜的柔性分流”。各地应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出发,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二是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分流。强化综合高中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如俄罗斯高中学校类型至少有16种之多,美国高中阶段的教育机构也划分为多种多样的学校。

三是积极支持普通高中教育实施校内分流,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高中学生在高二结束必修课程的学习,经学业水平高考合格,达到高中毕业的学业要求之后,对于升入本科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存在困难的学生,可根据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在开设高职专业课程需要专业的基础文化教育之外,在高职院校支持下,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

四是提高普职分流的重心,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教育试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背景下,市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层次要求越来越高,普职分流从“初中后”转向“高中后”是必然选择,应逐步将普职分流的重心上移,将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主体。国家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待条件成熟时再在全国推广。(《人民教育》记者 任国平 钱丽欣 邢星)

杨元庆代表:关注女性高质量就业 企业要以身作则

“女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不可少的力量,是‘半边天’,随着‘三孩’等新生育政策的实施,女性更高质量就业面临很多新课题。”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今年自己特别关注女性劳动者的高质量就业。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针对当前我国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杨元庆今年也带来了《关于充分保障女性高质量就业的建议》。他建议:

第一,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保障女性拥有平等的就业权利,提升女性就业质量,不仅实现“同工同酬”,也实现“同工同成本”,为女性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健康、财务健康和价值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和弹性工作制度。形成明确清晰的“生育假”法律规范,同步推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等配套政策。

第三,切实提升女性的就业能力。一方面,积极打造针对女性劳动者的培训基地,不断提升女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女性领导力培养项目,实现女性的高质量就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唐琪)

高彦明委员:建议出生证明登记新生儿和父母血型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彦明带了一份关于做好新生儿及父母血型登记和建立DNA数据库的提案。“在‘出生医学证明’上增加新生儿和父母的血型,有利于进一步证明亲子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抱错孩子、互换人生及违法上户口等问题发生。”他还建议,依托“全国查找失踪被拐卖儿童数据库”或“全国公安机关 DNA数据库”,在公安部门建立新生儿及父母血型和DNA数据库,让新生儿第一时间与父母建立相关的亲子数据,及时为丢失孩子寻找到父母和在根源上杜绝拐卖儿童情况的出现。”(澎湃新闻)

刘超代表:建议中小学普及可升降桌椅

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已超500万人。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刘超建议,在中小学校内推广和普及可升降课桌椅,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生长发育情况“定制”桌椅高度。#建议把脊柱侧弯纳入中小学生体检#,以学校为单位,尽早对青少年进行大规模的脊柱侧弯筛查,帮助早发现、早诊断,为早干预争取时间和空间。(湖北之声)

许亚南委员:建议对涉罪未成年人家长强制开展家庭教育

近年来,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副市长许亚南建议,加强督促引导,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关注问题家庭,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加强结对帮扶。对涉罪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家长,强制性开展家庭教育;加强协同育人,使学校更好发挥纠偏作用。他还建议加大对非户籍地未成年人的管理力度,结合基层网格化管控,有效实行管教帮扶。(人民政协网)

邱立成代表:加强立法,消除性别、户籍等就业歧视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来自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在就业过程中愈加普遍地遭遇到就业歧视,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人大代表、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邱立成分析,“在大学生就业歧视中,性别歧视尤为突出,集中表现为对女大学生的歧视。”

对此,他建议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而我国目前仍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应对就业歧视问题。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在就业平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制定权利义务明晰、操作性强的专门法律,构建健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体系。”

邱立成还建议设立就业法庭或专门机构,畅通就业维权渠道,加强司法保护,维护大学生和其他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设立与平等就业有关的公益诉讼制度,当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受到侵犯时,诉讼主体不仅公民个人可以提起诉讼,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等都可提起诉讼。

“国家机关的行为,往往会对其他机构的用人招聘有示范作用。作为用人单位的国家机关、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应成为反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的表率。”邱立成建议,上述单位的率先垂范有助于消除就业歧视,打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李澈 唐琪)

葛道凯代表:建议出台“学校安全法” 守护校园安全底线

“推进学校安全立法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平安中国建设总体部署的应有之义。”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校园安全事关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订出台学校安全法迫在眉睫。

“学校安全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葛道凯表示,针对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迫切需要制订出台学校安全法,依法推动学校落实安全职责、完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举措、处置安全事故、规范安全管理,积极回应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安全的关切,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葛道凯告诉记者,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多次反映、反复呼吁加快学校安全立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举措,并要求加快完善学校安全法律规范,构建完善有关法律保障体系。近年来,全国已有多地出台有关校园安全的法规、规章和制度,这对健全学校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国家层面推进学校安全立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据此,葛道凯建议,将学校安全法纳入立法计划并推动尽快出台,明确学校安全工作原则、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职责,明确学校落实安全职责措施要求,包括落实责任、完善制度、人员配备、设备设施、管理要求等。同时,还需明确政府及政法机关、教育、公安、应急管理、人社、卫健、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和学生监护人安全职责及措施要求,明确学校安全相关法律责任。(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缪志聪 高毅哲)

李灵代表:应高度关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表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关注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李灵认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家长普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知;二是农村大多数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缺乏足够了解,无法有效应对;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针对这些问题,李灵提出4点建议: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师资培训机制,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也要通过培训让其他专业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预警预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问题分析、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他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辅导效果。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和“知心姐姐”信箱,定期接受学生咨询。

四是家校共育,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一方面,学校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和氛围,促使学生主动调适情绪,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通过讲座等方式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改进教育方法。此外,还要通过社区加强宣传,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撑起一片蓝天。(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赵岩 唐琪)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