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两会盘点】继续推动“双减”落实,代表委员有话说!

发布时间:2022-03-10 作者:张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双减”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话题之一。今年全国两会上,“双减”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履职建言的高频词汇。聚焦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双减”后教师工作现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完善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代表委员们对如何继续推动“双减”落实,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生态变革,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关键词·课后服务

学校课后服务如何有趣有料?如何开设多元课程给孩子更加个性化的选择?代表委员提出盘活社会资源、探索多元联动模式、构建学生成长服务大平台等实招。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章义和:建议寻觅多元有效的服务资源以加强课外服务的资源建设和质量保障,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外服务的建设工作,并制定资质标准,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课后延时服务不能仅依靠校方来推进,需要多方联动,积极探索多元联动协作模式。建议盘活社会多方资源,切实提升“双减”落地后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合会董事佘德聪:建议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政策,全国统一免除中小学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建议城乡学校课后服务应实行差异化管理,降低农村学生收费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校长高琛:建议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个性化辅导、自主阅读、劳动与综合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做起来、问起来”,满足个性化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简单辅导作业到教授艺术课程,课后服务需要不断迭代升级,建议用多元化的方式打造更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建议由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校外培训机构、人员、志愿者参与校内各种服务的准入标准、定价标准等,让各类培训资源汇聚到校内,实现资源有效管理和配置,构建学生成长服务大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金葆康:建议将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教育实习与参与课后服务的培养环节,在内容上贯通、时间上重叠,以便在不打乱师范生培养环节的前提下,给中小学校提供完整的、连续的课后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建议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督促各省级部门尽快落实课后延时服务收费政策,建立激励保障制度。

关键词·教师队伍

“双减”如火如荼,学生的负担轻了,育人的主体又回到了学校,老师们工作的时间变长,工作标准也随之明显提高,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建议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提高教师待遇或增加教师编制,为教师超额的劳动提供经济补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卫:建议加大专项投入,切实增强师资配置,加快各类优质且可及的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创新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针对“双减”新要求,加强教师培训,明确将教师培训等纳入购买清单;要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建议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上街区实验小学校长沙宝琴:建议针对各校实际教学需要,配齐、配足专业性强的教师,同时引入有资质、信誉好的社会机构,提供专业课后服务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建议从年龄、学历、职称和编制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各类学科教师,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建议加大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激励力度,增设“双减”专项资金,对教师额外付出的劳动给予相应的报酬。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建议实行“延时服务积分制度”,为实施“双减”政策后的教师减轻负担。

关键词·非学科类培训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然而,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却逐渐升温,代表委员对此十分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非学科类分类管理规范,对培训机构预付费保证金和后续设置的专门的银行托管监管账户提出相关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鹤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伍辉:建议尽快分类出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主体责任,强化联动联治,确保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运行。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亟须行业主管部门规范管理,真正将中央“双减”意见提出的“分类管理”落实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从明确业务归口主管部门入手,对必须监管的重点科类,从规范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资质等方面入手,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健全预收费资金监管机制、价格动态监测机制、收费标准公示办法、招生宣传广告备案制度等。

关键词·评价改革

当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治理,“双减”落实成效的考验便从校外转到了校内。不少代表委员也把关注点放在了“双减”后教育评价“指挥棒”该怎么变上。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转变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推进考试改革是关键。只有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唯分是从”“以分取人”“分分计较”的困局,探索中考引入素质学科过程性评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降低中小学生及家长在升学考试方面“提优补差”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建议同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地,同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同步推进政策配套与工作开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对教师、班级的评价进行科学设置和优化,不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杨善竑:建议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形成有督导就有通报、有通报就要严肃问责的教育督导工作闭环系统,要形成“有限督导、无限威慑”,进一步提升“双减”工作实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建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双减”政策产生实效。既要深入推进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变目前分分必争的教育现状,也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缩小基础教育城乡、校际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建议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推进分类考试,提高考试命题水平,助力“双减”最终取得预期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建议将近视率作为“双减”考核的重要指标。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晨 整理)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