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玩活”学生的思维是课堂第一要务

发布时间:2022-03-14 作者:陈立群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在民族地区学校的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假装学习与浅层学习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弱,灵动性、灵活性渐渐丧失,想象力也随之消失。

假装学习是指看起来与教师高度配合,紧跟教师步调,实则没有真正开动脑筋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顺利,对学生的表现也比较满意,于是教学进度越来越快。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课堂状态有严格要求,学生假装学习来应付。

浅层学习是指以完成教师任务、避免受到惩罚为取向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教师所讲的话都认真记录下来,即使教师讲错了,也不会提出质疑。如果教师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愿意去思考。因缺少深度思考加工,学习成果难以迁移和深化。

思自疑起,慧由心生。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和重组,新的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能否关联起来,取决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对原有知识基础的主动调取。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就是以学习者的大脑为平台、思维为模式,以旧的知识为基础去理解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收获的课堂,大致是“问题—思考—感悟—收获”的过程。有问题才有质疑,有思考才有感悟,进而有所得。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也是在强调,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课堂的第一要务是“玩活”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学目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质疑。因此,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探究式、挑战性的处理,是增强学生思维容量、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问题化是指了解学生可能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化难为易,把高起点、复杂性问题转化为低起点、简单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区分重点难点,切忌平铺直叙。依据课堂学生反应,动态生成问题化处理。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

探究式是指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加深理解与应用。让学生对原题进行改编,尝试自主模拟命题等,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种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思维方式的本质理解。

挑战性是指创设挑战模式,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最简洁的解答,进行最优化的表述。将教学内容进行挑战性处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提供具有选择性、挑战性的课后延伸作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尽己之能”的课堂是教师的表演场所;“尽人之力”的课堂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后练习来弥补;“尽人之智”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能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陈立群,“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州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

(《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3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