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西“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3-21 作者:叶仁荪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江西以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为主抓手和总牵引,以问题式为教学改革之矢,以专题化为教学改革突破口,以团队为教学改革着力点,三者联动,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思政课;问题式;教学目标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党中央要求、学生期望,甚至与同一学校的其他课程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从2020年起,江西省按照“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依靠主讲、超越主讲”的总体思路,从思政课建设的理念、教学模式和组织手段创新上入手,先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推进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试点。在改革试点中,江西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学以问题导入、课程以专题呈现、资源以团队打造、授课以名师跨校施教,基本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优质师资共享,校际协同育人共同体逐步形成,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得到有效提升。调查显示,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达93.11%,对思政课教师的满意度达95.02%,较改革前的2019年,分别同比提高11.7和15.7个百分点。

围绕高质量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分析提炼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分析提炼鲜明的教学问题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主要切入点和首要任务,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更深层次认知、教情和学情的更深入分析、教学改革重要性更紧迫认识等问题,推动教师课堂授课内容从“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变,实现课堂教学从“被动灌”向“主动思”转变。

一是唤醒教师危机意识形成改革自觉。思政课教学为什么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抬头率不高、点头率不高等难点堵点,其中原因可能很多,但教学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一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教师备课认真,教学用力,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其症结就在于,教师尚未意识到教学供给与学生学习需要之间存在的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真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就必须找准问题,激活广大教师改革的闯劲和韧劲。为此,江西省组织了思政课教学大调研、大讨论和大反思,让思政课教师进一步了解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危机意识,形成改革自觉。

二是科学设计教学问题形成改革目标。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供需矛盾问题,首要的是明晰教学目标,通俗地讲就是科学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问题一定要体现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和内在统一性。从科学性角度设计问题,一要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问题设计。如果偏离或者游离了教学目标,改革就失去了目标方向。二要明确教学问题设计主线。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梳理出各门课程的问题主线,并且以之作为教学问题遴选的核心和所选择问题科学性的判断标准,纵贯教学改革始终。三要把握教学问题设计切入点。在落实总要求前提下,思考如何找准教学问题,并将其作为改革的目标。我们从教材出发,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形成教学问题;针对学生的兴趣点、长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点,提炼教学问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以及时事热点、社会思潮,凝练教学问题,形成改革目标。

三是解决教学问题呈现方式形成改革框架。教学主要问题确立之后,其呈现方式关系到改革实施思路和框架,也影响到学生学习探讨问题的兴趣。如果问题呈现方式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没有时代性和鲜活性,会给新时代大学生造成陈旧说教、僵硬枯燥之感,就很难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解决这类问题,就要用新时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描述问题,做到教材每一章都着重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重大理论与思想问题,下面分置三至四个小问题,形成相互衔接、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大问题+小问题”的问题链,将教材体系转化为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教学体系。

围绕高质量讲授教学问题进行专题化建构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通过设计和实施专题化教学,将“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专题”作为改革的核心环节、攻坚工程、中心任务。其目的是要解决教师如何结合现实,怎样重构教学内容、重建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问题,以增强教学问题的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一是增强教学问题的思想性。将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专题,首先要突出专题的思想性,这体现思政课独特育人属性,贯彻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改革精神的需要,也是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实施的核心任务。在改革实践中,将有没有体现思想性、有没有尽可能赋能价值观作为检验问题科学性的首要标准。此外,针对处理不好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系,要着力加强和改进所设计问题的思想性内涵、思想性需要、思想性症结,强化每一个问题的思想性本质特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的专题教学氛围。

二是增强教学问题的理论性。理论性就是要提供学理支撑。问题提出来之后,能不能提升其理论性,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将教学问题所指向的理论性要求归纳为三大类:第一,强化概念界定意识,增强对教学问题所涉及理论的自觉意识,培养从理论角度分析教学问题的能力,解决基本概念缺乏界定,让人难以把握的突出问题。第二,强化逻辑推理分析,增强对教学问题展开判断推理的自觉意识,解决教学中堆砌和灌输观点。第三,坚定自身立场,树立对教学问题所关乎立场问题的自觉意识,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问题的能力,保持应有的政治警觉性,解决对于影响学生的社会思潮问题因立场缺失,导致对某些社会思潮解释起来左支右绌、引导不力的困境。按照这种思路,将每个专题所涉及的问题都从理论研究、理论阐述、理论讲解,特别是从问题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深刻内涵、演进逻辑、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清楚所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问题的理论性转化,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是增强教学问题的系统性。系统性是指讲授要体系化,问题之间要形成逻辑链、演进链,可以相互贯通、前后呼应。所以,要着重在加强教学专题的系统化、整体化设计上下功夫,在确保教材逻辑完整性的前提下,专题建构更加注重理清专题与专题间的逻辑衔接、专题与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专题内容与中学所教内容的衔接,更加注重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逻辑关联,把每个专题通过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衔接起来、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同类问题串联起来形成既有针对性,又系统化的教学专题。同时,组织力量攻克教学难关,编写各门课程专题教学指南,明确每个专题的教学目标、学时安排、主要内容等,形成相对统一的教案、讲义和课件资源。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专长和研究特长,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专题深研细钻,开展团队教学,可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的获得感。

四是增强教学问题的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性,也是高校思政课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江西省加强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善用大思政课,加强课程改革的实践性导向。问题凝练源于实践,专题设计立于实践,不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吸取优质教学资源,引导教师到社会大课堂中进行深入的调查,把“伟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美好的未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思政课变成学生成长的人生大课、常见常新的时代大课。另一方面,创设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亲身实践中锤炼意识品格、感受伟大变化、贡献青春力量。为此,在专题教学过程中,突出贴近实际,充分体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激活了专题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一体化实施,推进了一系列改革。

围绕高质量完成专题化任务进行团队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面对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的艰巨任务,特别是现有师资队伍体现出力量不足和不均衡的突出矛盾。江西省通过有组织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建起一支支攻坚执锐的教师团队,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

一是集成最优质资源。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可谓是重中之重、坚中之坚的工程,从立德树人角度来说,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针对师资力量能力不足和力量不平衡的问题,江西省整合优势资源,统筹优势力量,打破高校间行政壁垒,举全省之力建设各门课程专题化教学力量,确保改革一盘棋、资源一体化。同时通过开放式建设,创造条件吸收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师加盟或者贡献智慧,补齐补强师资力量的短板,为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提供根本保障。此外,通过团队教师共同发掘、融合和运用与所选择问题专题相关的最优质资源,对接所承担教学问题的学术前沿,关注相关学术动态、学术成果和学术人才,使问题式专题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在学术前沿,使思想性、理论性得到充分保障。

二是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质师资汇聚之后,必须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所谓团队合作,就是将团队建设放到完成问题式专题化教学的战略全局中,放到推进团队成长与思政课建设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中,放到激发教学改革内生动力与参与团队的自觉意识中,才能使合作机制建立健全起来,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团队发生根本性变化。具体地说,就是建立健全两项机制:一是建立起常态化集体讨论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机制。所有问题的遴选和专题化都必须经过集体反复讨论、辩论、打磨,形成共识,找到破解办法,然后由个人分工负责制作教案和PPT。通过常态化跨校集体备课、教学研究、相互听课、观摩学习等,协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二是建立主讲与团队相配合的机制。除了省级层面的高层次教学团队之外,要求其他参与学校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讲人作用,在自己所在学校组建次一级教学团队,仿照省级团队机制,在充分学习、理解省级团队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适合自身学校特点的讲义再造,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常态化集体备课机制,进行多轮循环,形成成熟的讲义和辅助读物,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三是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要真正发挥团队教学的作用,势必要求对现有教学组织形式作出大的创新,要通过加大基础教研形态创新改革,实现教师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同的转变。江西省大力探索示范与普及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将团队主讲成员派到更多学校进行示范式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展示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顺势推动整个学校的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跟进工作;大力推进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包括团队主讲单位的核心团队实验班,核心团队跨校帮扶教学班,核心成员示范式教学展示班,团队骨干成员带动所在高校构建团队实验班,激活虚拟教研室广泛辐射的作用;鼓励与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推广,总结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辩论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创新经验。同时,还激活了对于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解决了参与改革教师的后顾之忧,激励教师大胆放心参与改革,破解改革过程中的观念、管理、保障等三重障碍,落实教学组织安排、师资培育、教师待遇等相关政策,实现从高校各自探索向协同发力的转变。

总之,以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为主抓手和总牵引,以问题式为教学改革之矢,以专题化为教学改革突破口,以团队为教学改革着力点,三者联动,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江西省高校和教师普遍反映,如今高校之间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氛围比以往更加浓厚,教师上好思政课的信心也更加坚定,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叶仁荪: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原载2022年第5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