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四大推进策略

发布时间:2022-04-18 作者:王鸿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2022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党委组织、教育工作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纲领性工作。基于多年参与试点运行研究与试点探索指导的深切体验,笔者认为,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需要把握好四大推进策略。

聚焦根本着眼点: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

基础教育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事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必须聚焦“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着眼点,在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上下功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先后经历了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责任制、党支部负责制、上级党委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等多种样态。进入新时代,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的效能有待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能力和效果亟待提升,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小学校还没有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因此,通过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加强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加快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打通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有不少‘中梗阻’”“在中小学、医院、科研院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同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均明确提出学校党组织在办学治校中发挥领导作用。2021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2022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应该说,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中小学校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的一场重大变革,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础教育领域,落实到中小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瞄准关键发力点: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必须瞄准“健全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这一关键发力点,在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遵照《意见》基本精神,根据办学模式、党员人数等变化情况,适时动态调整学校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党政正职配备方式。要坚持把党组织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原则,落实“支部建在连上”的要求,建立健全设置科学、权责清晰、结构合理的学校内设机构和教育教学单位,推动学校校区(职能机构、教育教学单位等)设置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步优化,推进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有关办法,严格标准条件和选拔任用程序,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注重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着力培养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要选拔党性观念强、专业素质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双强型”干部作为学校副职的重要来源,把专(兼)职副书记岗位作为选拔书记、校长的重要台阶。学校党政办(党办、校办)及人事、德育、团少等部门负责人应为中共党员。要统筹好建设好学校干部的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体系,为优秀年轻干部在党务工作、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多岗位锻炼提供平台。

二是健全制度体系。要着力推动学校章程修订工作,明确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对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职责权限、工作方式和党务工作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内容作出明确要求。要着力细化党组织领导职责、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工作职责,强化党组织抓意识形态、学生德育、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职责,优化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和事项清单等。要建立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制度,修订完善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及时将党组织会议形成的决议,通过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等途径向教职员工公开情况。要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书记、校长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向党组织报告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及抓重大任务落实等情况,保证对决策实施的监督。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要着力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既要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更要认真执行集体决定,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具体来说,为确保党组织履行“把方向”“管大局”的领导职责,要着力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意识形态、学生德育、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群团社团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为确保党组织履行“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职责,要着力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保证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党组织会议议事决策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议题提出、会议研究、集体决定、争议处置、决议执行与监督考评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学校重大事项清单,明确需提交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的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等具体内容,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通过个别沟通、民主协商、集体酝酿等多种形式,实现党组织书记、校长等领导班子成员互通情况、形成共识。为确保党组织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领导职责,要着力健全完善党管干部工作机制和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深化理论武装,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保持班子稳定,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学校干部素质培养体系;健全教师等人才的培养、招聘、使用、管理、服务和职称评审、奖惩等相关工作的机制,为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夯实核心支撑点: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意见》提出,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夯实“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这一核心支撑点,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办学治校上下功夫。

一是主动聚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定位。要积极落实质量建党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质量、选人用人质量、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制度建设质量等,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学校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从而实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

二是着力夯实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项基础工作。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基本队伍坚强、基本活动正常、基本阵地规范、基本制度完备、基本保障充分上下功夫,确保学校党组织各项工作有人力、有渠道、有条件、有章法、有资源,发挥好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责,着力教育引导干部党员同志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疫情防控、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联系服务群众、履行教书育人光荣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参与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切实抓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七大工作领域。着力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增进干部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着力健全组织体系、坚持党管干部、严抓党员队伍、强化工作保障,持续提升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着力加强纪律宣传教育、健全监督执纪机制;着力推进制度体系科学完备、制度执行严肃有力、制度文化氛围浓厚;着力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学校治理贯通起来,发挥“四种形态”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综合功效。

站稳终极落脚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必须站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终极落脚点,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下功夫。

一是抓紧学生德育工作。要创新学校党组织领导德育工作的途径和形式,要把握德育工作正确方向,着眼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特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学校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有条件的高中,要办好业余党校、团校,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有效办法,加强“源头工程”建设。

二是抓实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健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明确具体任务。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广泛覆盖与真情凝聚相结合,落实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坚定理想信念、涵养报国情怀、提升育德能力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做好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排忧解难工作,增强教职工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责任感。要健全师德教育体系,提升师德践行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三是抓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校党组织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落实领导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职责清单。要制定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研判形势,落实防范措施,细化党办(党政办)、德育、教学、团少、后勤等部门的工作任务,完善检查考核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坚持把好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要工作的政治关,加强学校思想文化阵地和各类活动的管理,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解决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切实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四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优化教师管理服务措施,完善教师评议考核制度和外聘教师使用管理办法。加强中小学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配备,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推动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积极引导支持教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王鸿杰,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北京教育党校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基础教育党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4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