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04-18 作者:丛屹 范志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新时代,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面建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守正创新,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夯实主阵地和强化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率先在新媒体融合思政课上发力,积极探索了一条有效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平台;内涵式发展

进入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阵地作用和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地方院校,天津财经大学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按照“守正创新,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在夯实主阵地、强化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抓住新媒体时代育人的新要求,率先在思政课与新媒体融合创新上发力,积极打造思政教育的融媒体矩阵,以特色优势平台引领发展,在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创新型、内涵式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功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随后实体性的教学机构得以逐渐建立,至1992年,全国首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在北京大学成立。这一时期的思政课教学机构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为主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明确提出和建设,始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全面推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并发挥其对思政课教学引领作用的必要性日益凸显,1997年教育部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至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有了学科依托,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呈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以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代背景下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指导性极强的中央文件,为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意见》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凝聚和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出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是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我们党立足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面对“两个大局”,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人才为根本宗旨,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思政课的政治责任,把“讲好中国故事”、讲清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作为学科的政治功能,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

作为地方重点高校深刻体会到,地方党委的政治站位和对中央部署的贯彻力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天津市委以“三个第一”(“第一主课”“第一学科”“第一学院”)的认识高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先后召开教育大会、思政工作办公会和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举措》等文件,通过落实经费、补贴、编制等硬核举措,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高校专任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配备双达标,改革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政策之“特”,大幅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与使命感、提升了各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

完善政策措施上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牵引地方高校马院的建设发展。为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天津市教育工委、市教委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方面设立七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引全市各层次高校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设立系列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与特色发展,率先探索建立覆盖全体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强化师资队伍的考核激励。良好的政策环境,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守正创新:“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两翼展开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体,实现“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两翼展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一条主线。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天财马院”)在理论课部的基础上发力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建设思路,在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学科和科研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迅速推进。

把建优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天津财经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三个重点”建设任务,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配强班子、配齐师资、配足资金、配好政策方面倾力支持。为提高学院的治理效能,在校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下,学院内设机构在按政策要求健全各门课程教研部、落实教研部主任“双带头人”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分工、决策、协调机制。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挥“用学术讲政治”的学科作用,实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关键也在教师。从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实践来看,实现“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两翼展开,必须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按照“一岗双能”“一身二任”基本要求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首先在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天财马院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在以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为底线配足专任思政课教师的同时,率先探索尝试内部转岗的“旋转门”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党员标准、教学科研水平选任、培训、考核转岗教师,前后共有12名相关学科专任教师、辅导员和党政管理干部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尽快提高转岗教师思政课教学教研的素质和能力,采用“创优工作室”(青年教师教学教研攻关团队)、“名师工作室”(聘请校内外名师“师傅带徒弟”)、专项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培育。为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出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把脱产岗位锻炼纳入职称晋升条件,三年来,5名年轻教师在天津市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管理岗位挂职锻炼,把党的理论创新的生动实践素材带入课堂,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为把思政课“讲活”“讲透”,实行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聘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组建校级思政课特聘教授队伍,结合财经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开设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等系列特色选修课程。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第一主课”,讲好思政课是马院和马院教师的首要责任。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把好政治关,在于以加强教研为依托、结合新时代教育特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天财马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践体会来看,实现“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关键在课程内容的创新、课程设计的创新,以成果目标为导向、以创新型设计为突破,加强集体备课磨课、加强教学研究,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三年来,天财马院通过鼓励对教学有创新意识的年轻骨干组建创优攻坚团队,围绕思政课教学手段、内容设计以及打磨优秀课程、提升教学基本功等进行集中攻坚,取得明显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在各项竞赛中凸显,多次获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围绕“三进”进行的集体磨课、专题备课也取得丰硕成果,在天津市高校率先以系列专题讲座方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科必修课程,先后6名教师入选天津市理论学习类电视专题片的录制,多名教师成为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的骨干成员,青年教师作为主创主讲参与录制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特色创新发展:“新媒体融合思政课”平台引领

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在“守正创新”的同时,还应注重 “特色发展”,打造“一校一品”。新媒体时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要向新媒体新技术要动能。

天财马院抓住新媒体技术的时代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总体谋划,积极探索新媒体与思政课融合提升教学水平的实施路径。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思政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于2017年开始建设、2018年投入使用,成为天津市属高校在新媒体融合思政课方面率先发力的建设单位。以此为基础,天财马院在思政课与新媒体融合创新上不断升级和突破,2018年获批天津市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创新试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网络资源共享与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民数字马院”建设单位,2020年获批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中心建设单位(以下简称“新媒体中心”)。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天财马院形成了以思政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为实体依托,以“天津思政云”网络平台为主体的思政教育融媒体矩阵。2019年以来,“天津思政云”平台每年开展线上集体备课60余次,2021年“易彩津生”融媒体公众号推出的“百年辉煌看津门”口述史系列短片师生浏览已过百万次。

2019年以来,受天津市教育两委的委托,新媒体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全员教学质量评价,2020年作为全市牵头校,负责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项目。三年来,新媒体中心实录思政课课堂超过5000个,累计下达评课任务21798次,完成评课17343次,形成了万堂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大数据。目前,新媒体中心所建立的覆盖全市52所高校、覆盖“两端”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全国首创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统一”要求的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思政课评课标准,安排党员学生、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领导干部按照2∶2∶1∶1比例组建起3000多人规模的听评课团队,依照评课标准按“本校回避”原则对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师全员听课、逐一打分,分数排名通报各高校,并与教师考核评价、职称晋升挂钩,有力促进了教师潜心教学。近三年,天津市思政课教学满意度分别为83.37%、90.89%、93.19%,课堂教学标准化平均分为75.35、79.2、82.85,思政课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新媒体中心的建设,也为天财马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业学科方向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平台基础。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持续的、系统性的全样本大数据,为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政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目前,每半年的分析报告达六万字以上,数据分析也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规律和现象,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比如,2021年上半年的分析报告发现,虽然思政课整体满意度超过90%,但能够达到最高档“非常满意”的教师不足10%,说明思政课建设距离直击心灵、触及灵魂的“信仰金课”的高标准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同时,数据分析发现,有领导干部任职经历的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教师,说明了领导干部坚定的政治信仰、丰富的阅历眼界,有利于讲好思政课。再如,近年来大量辅导员、党政干部转岗思政课教师,不少同志担心对教学会有负面冲击,但数据结论恰恰相反,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虽比不上从教15年以上的资深教师,却远好于入职5年内的一般青年教师,他们长期在思政教育一线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深透,敢于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和言论,成为思政课教师中的育人生力军。

[本文为2020年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2020-2022年)“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天津市)”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丛屹 范志莹,单位: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载2022年第3-4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