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你们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教育外派干部参与撤离在乌中国留学人员纪实

发布时间:2022-06-14 作者:贾文颖 杨匀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2月23日,俄乌冲突爆发,战火波及乌克兰多个城市和地区。之后不久,一场堪称奇迹的撤离行动开始了。这一行动创下“五个之最”——环境最复杂、形势最危险、撤离难度最大、撤离群体最令人牵挂和揪心、参与撤离行动的使馆数量最多。撤离群体中最令人牵挂和揪心的就是在乌中国留学人员,他们在撤离人员中年龄最小、社会阅历最浅、生活经验最欠缺。这群“孩子”的安危牵动着祖国千万个家庭,更牵动着党和人民的心。随着乌克兰局势不断升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牵挂每一位在乌同胞的安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多次过问,要求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教育部党组时刻牵挂、关心海外中国留学人员,始终把对留学人员的关心关爱放在中心位置,尽最大努力维护留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平时与留学人员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教育外派干部以确保留学人员安全为根本,以保障留学人员生活为目标,以稳定留学人员思想为要义,紧密跟踪形势发展,多方协调,多措并举,担责尽责,全程参与撤离行动。

撤离工作自2月28日开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至3月9日,2700名申请撤离的留学人员无一人掉队,无一人伤亡,全部安全撤离乌境。这来之不易的“圆满”背后,是一次次争分夺秒地穿越火线,是温暖妥帖的爱心接力,是共渡难关的守望相助,这些点点滴滴一起拼出了一个共同的祖国,一个伟大的祖国。

p25.jpg

驻乌克兰使馆教育参赞王大军在现场组织学生撤离,提醒大家安全事项

撤离乌克兰

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除顿涅茨克州与卢甘斯克州)实施为期30天的国家紧急状态。2月24日清晨,基辅上空响起爆炸声,一小时后,中国驻乌克兰使馆迅速发布第一条安全提醒。随着乌克兰国内安全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危及在乌华人华侨,特别是留学人员的生命安全,10小时后,驻乌克兰使馆发布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进行登记的紧急通知。

此时的乌克兰,空中不时有导弹飞过,地面不时有爆炸和枪战,两军正在激烈交火。因为战争,道路交通情况多变,宵禁令一个接一个,局势瞬息万变。撤离行动就是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丝毫的迟疑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乌留学人员类别多样,分布点多面广,这对留学人员的安全撤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场决策快、判断准、行动有序的安全撤离行动迅速铺开。

驻乌克兰使馆文教处在教育部、外交部等相关部门指导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一方面利用平时与乌克兰在人文及科教领域频繁交流联系而建立起的良性互动机制,配合使馆沟通各方,拟定撤离方案,争取撤离行动中乌方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和乌方学校及时沟通,了解学生情况,与学校合作安全撤离留学人员。最终,经综合研判,确定了自乌西部陆路口岸撤离留学人员至邻国再中转回国的方案。

如果说文教处平时在教育文化交流中与乌方建立的了解互信为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那么文教处一直努力关心和贴近留学人员,与留学人员建立起的“从心出发”的牢固情谊则为留学人员的安全撤离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撤离工作展开的每一个阶段,文教处始终与处于乌克兰不同城市的留学人员保持着密切联系,及时答疑解惑,疏导情绪,时刻掌握大家的动态。不论是地下掩体躲避,还是沿路集结撤离,留学人员都能第一时间按照文教处的指导行动,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直以来,赴乌留学的留学人员入境乌克兰后,文教处都会及时协助他们与在乌留学生总会取得联系,并通过留学生总会及各地分会,为留学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在此次撤离中,学生社团组织发挥了独特优势,与文教处打了一场完美的配合战,保障了撤离行动的顺利实施。文教处将拟撤离的留学人员分为大中小队,由学联的学生干部逐层联络,并汇总结果。学联干部和党员更是冲锋在前,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沉着应对,团结同学,抱团取暖,主动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帮助同学安放行李,提高了撤离效率,展现了新时代留学青年的精神风貌。

留学人员普遍年轻,撤离行动中充分运用了年轻人更熟悉的新媒体平台,减少了反馈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除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性,及时发布各类安全避险和撤离有关通知,文教处还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不断发布“大使讲话”“馆内人员坚守办公”“组织留学人员撤离”等使馆各项工作短视频,解除在乌各界华人华侨和学生们的焦虑与担心,为国内千万家庭送去一颗“定心丸”。此次撤离人员的信息统计核实工作凸显了境外留学人员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的及时更新和确认核对是做到“不漏掉一个人”的前提。通过完善信息统计和信息平台建设,各地区留学人员的网格化管理得以实现,撤离行动各项工作得以精准到每一个人,也让每一位留学人员切身感受到使馆就在身边,家人就在身边。

尽管有着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撤离行动依然危险重重。在某次留学人员撤离途中,撤离车队虽然得到了当地军警的护送,但出发后不到1个小时,车辆右前方就发生了3次爆炸,一路上经过了十多道满是荷枪实弹士兵把守的关卡。有100多名中国留学人员被困在战火更盛的乌克兰东北部小城苏梅,为了让他们安全撤离,使馆工作人员不眠不休工作了4天4夜,与各方艰苦协商,终于打通撤离通道,成功将这批留学人员撤离出境。

3月9日下午,从苏梅撤离的最后一批留学人员抵达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的火车站,标志着乌克兰境内中国留学人员的集中撤离行动圆满结束,也为后续转运工作创造了良好开局。在利沃夫火车站,听到使馆工作人员确认安全的话语,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参与撤离工作的使馆工作人员和留学人员在火车站激动地大声喊出:中国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p26.jpg

驻波兰使馆教育外派干部第一时间赶赴波乌边境,做好撤离留学人员协调接待工作

向西接力

按照撤离方案,从乌克兰撤离的留学人员将分批次进入乌克兰周边国家。

波兰位于乌克兰西北方,与乌克兰有着长达500多公里的边境线。经中国驻波兰使馆沟通,2月28日,波兰外交部确认,波乌边境8个口岸均开放,在乌中国公民可在无签证情况下临时入境波兰并在波停留15天。

波乌边境对在乌中国公民开放的第二天,驻波兰使馆接到紧急通知,将有106名留学人员在驻乌使馆组织下集中入境波兰,但具体行进路线、入境时间、入境口岸等信息不详。一边是已经出发且载有106名留学人员的撤侨车辆,一边是尚不明确的信息,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利实现接力,成为摆在教育外派干部面前的一大难题。

时间在流逝,建立联系是重中之重。平时密切有效的联络机制和扎实深入的留学服务工作,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驻波兰使馆教育参赞易军、二等秘书张玉川通过各种渠道与驻乌使馆取得联系,并与撤离车队带队外交官、学生负责人同步驻波使馆实地调查掌握的边境口岸情况,了解车辆行进状况、位置变化,指导学生建立微信联络群、进行人员分组,并做好入境安排和相关提醒工作。

3月1日深夜,易军等4人组成的工作组驱车近4个小时前往边境口岸。3月初波兰的最低气温仍在零下,同时考虑到疫情防护的需要,工作组带上了保暖用的毯子和药品、口罩等防疫物资,还有纯净水、面包等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

到达赫鲁本内边检站后,工作组与波兰工作人员积极沟通,寻找临时安置点,指导留学人员做好通关准备。3月2日早上7点30分左右,106名留学人员顺利通关进入波兰。见到了来自祖国的亲人,即使在料峭春寒中,留学人员依然感受到了温暖。

郑成晟是乌克兰国立美术与建筑学院的学生,她还记得使馆工作人员“硬”塞给她两份盒饭时说的话:“孩子,这两盒饭你们先拿去吃吧,至少填下肚子,我们吃饼干就行。”就读于哈尔科夫国立艺术大学的蒋承安在看到工作组成员的那一刻感慨万千:“霎那间,我感觉回到了祖国,回到了那友善的、富饶的、生我养我的土地。再冷的寒冬之后也是温暖的初春,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

接应工作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跨国中转涉及通关、交接等环节,这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乌撤离人员到达罗马尼亚,中间要经过摩尔多瓦共和国。3月2日晚,由于一辆摩尔多瓦大巴车司机不熟悉过境流程,致使一车留学人员滞留在摩方久尔久列什蒂口岸。时至深夜,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工作组接到了一名学生的求助电话,说摩尔多瓦边防不让他们步行过关。外面下着小雨,电话那端的声音充满了不安与无助。

工作人员叮嘱留学人员在原地等待,大家团结在一起不要走散,同时与罗马尼亚边防耐心细致进行沟通,很快就与边防当值负责人达成一致,专门开辟一条通道,让中国留学人员按照顺序排队步行入关,同时将此方案与摩方口岸进行了沟通,也得到了摩方认可。当晚11点左右,学生顺次走进罗马尼亚开辟的入境通道。

因为撤离时有些仓促,有的学生未带护照,有的学生拿的是临时办理的旅行证,但证件信息不全。针对这一情况,工作组一边协助罗马尼亚边防警察收取学生的证照,加快办理速度,一边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大约1小时后,49名学生全部办好入境手续,顺利进入罗马尼亚,并登上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大巴车。

一位留学人员回忆道:“坐上使馆安排的大巴车后,使馆老师对我们说,这一路同学们辛苦了,来到罗马尼亚你们已经彻底安全,使馆已经安排了住宿,现在我们就出发。瞬间车厢里的同学们全都欢呼起来,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p27.jpg

驻罗马尼亚使馆教育外派干部向撤离留学人员说明后续安排

下一个重点,安置

面对突如其来的战火,接返留学人员回国准备工作的工作量之大、时间之紧都始料未及,加之留学人员经过辗转跋涉焦虑紧张、身心俱疲,教育外派干部在做好流程性工作的同时,更要体贴入微做好服务,这给本就繁重的安置工作添了个“更”字。

最紧急的事莫过于掌握撤离人员信息。在罗马尼亚,5天内有2000余名中国留学人员和孔院教师集中入境,使馆需要尽快确定入境人员信息及有意愿回国的师生名单。教育外派干部制作了《回国留学生信息统计表》在线文档,通过志愿者和微信群内学生向所有自乌克兰进入罗马尼亚的留学人员广泛转发,及时掌握有意愿回国的师生信息。中国驻匈牙利使馆教育处只有参赞陈昆一人在岗,他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奋战在撤侨服务工作第一线。在其指导下,全匈中国学联成立了6个工作专班,协助驻匈牙利使馆处理信息审核工作,累计核准信息500余条;实时关注各安置酒店空余房间数量并汇总上报;深入安置点统计实际安置人数及需求,并以安置点为单位建立微信群,作为统计数据和发布信息的平台。驻波兰使馆教育外派干部也在为收集信息而努力,他们设计了自乌克兰入境波兰中国公民注册系统,方便使馆快速收集入境中国公民信息。

在经历数日担惊受怕之后,许多留学人员渴望回国的意愿十分强烈,焦虑情绪弥漫,心理疏导工作必不可少。

在波兰,首批入境的128名留学人员(包括分散入境的22名在乌中国留学人员)分乘4辆大巴前往设在华沙的安置点,迎接他们的除了鲜花和五星红旗,还有使馆工作人员细致贴心的服务,这些都抚慰着大家紧张的内心。“许多同学都是直接从防空洞中撤离出来的,身边没有其他衣物,使馆老师们一一为大家准备了换洗衣物,恍惚间感觉自己回家了。”乌克兰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万慧君说道。使馆工作人员努力让留学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他们也很清楚,远在祖国的亲人正焦急关注着在外学子的安全和健康。入驻安置点前,工作人员特意嘱咐大家:“到房间内第一件事,要给爸爸妈妈报平安。”接下来的时间里,在当地华人社团、中资机构、在波留学人员的支持下,教育外派干部及时解决大家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疏导情绪问题。截至3月15日,驻波兰使馆有序安置成批次或分散入境波兰的在乌留学人员共计426名。

驻罗马尼亚使馆教育外派干部也以多种方式稳定留学人员情绪,及时向暂时滞留的留学人员告知有关安排,解答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以电话、视频等方式对确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帮助、安抚。患难之中愈见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有很多滞留的学生主动请缨担当志愿者,在学生群内回答问题,相互安慰,疏解急躁情绪,为同一安置点的同学送饭、订车、预约核酸检测。罗马尼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以下简称“全罗中国学联”)专门致信在罗马尼亚的撤离留学人员,将关心关爱以最真诚的方式送到每个人身边,详细解答他们在货币兑换、外卖点餐、交通出行等方面的问题。

驻匈牙利使馆文教处在全匈中国学联协助下成立了心理援助中心,特邀罗兰大学心理学专业老师、同学入组,为滞留在匈乌克兰留学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工作,此次心理援助中心小组共计帮助乌克兰留学人员及华侨线上心理咨询35人次。为了抚慰广大留学人员焦躁不安的心,全匈中国学联和乌克兰中国留学生总会组织在匈留学人员和来匈乌克兰留学人员合唱《明天会更好》。“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悠扬的歌声饱含着匈乌中国留学人员间的浓浓情谊、在匈留学人员对来匈乌克兰留学人员的祝福,以及大家对于明天的期盼。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为保障留学人员的健康安全,做好疫情防控仍是必要之举。教育外派干部将加强全流程疫情防控贯穿工作始终,驻罗马尼亚使馆教育外派干部广泛联系布加勒斯特核酸检测机构,为中国同胞安排检测。对于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留学人员,及时调整住宿安排,进行单独隔离,并委托全罗中国学联干部及时送去关心关爱。他们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服务群,及时掌握检测结果为阳性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为大家在核酸检测、用药、饮食、康复以及房间安排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最后一班回国的临时航班起飞前,所有阳性学生核酸检测结果均转为阴性。

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人员在乌克兰期间查出胃部长了肿瘤,急需回国做手术,驻罗马尼亚使馆上下各方联动、特事特办,通过与航空公司、核酸检测机构积极沟通,在核酸检测后3小时内即拿到检测结果,最终在学生抵达布加勒斯特当天,顺利将他送上回国的飞机。学生登机后发来信息:真的感谢使馆,也祝你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真的辛苦你们了!

p28.jpg

驻匈牙利使馆教育处参赞陈昆代表使馆到机场为乌克兰撤离中国留学人员送行

20余天,20架航班,安全回国

回国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月5日,首架和第二架接返自乌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分别安全抵达郑州和杭州。3月8日和3月14日,包括349名来自乌克兰的中国留学人员在内的中国同胞分乘两个航班从波兰顺利回国。出发前,同学们手持国旗,高举“感谢祖国”“感谢驻波使馆”“感谢各界商会”的标语,齐声合唱《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在给驻波兰使馆的感谢信中,一名在乌留学人员写道:“回顾这一路走来的点滴,太多感动萦绕内心,我亲身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3月27日,最后一架临时航班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奥托佩尼机场腾空而起,驶向东方,并于北京时间3月28日上午安全到达中国福州。从3月5日到3月28日,共计20架次临时航班圆满完成了撤侨任务,中国撤离在乌克兰公民的工作告一段落。

这一架架撤侨航班背后,是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工作,他们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以及国内“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防疫要求,在短时间内安排好了所有工作,登记摸排撤离人员情况,和航空公司沟通包机情况,确定核酸检测结果,合理安排乘机顺序,照顾有特殊情况的在外师生……

回国后,有同学在社交网络上的留言代表了自乌撤离留学人员的心声:“艰难时刻大家相互帮助,团结一心,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的力量或许也很微弱,回国后我仍想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场撤离行动中,教育外派干部始终以我留学人员的安全为出发点,坚持工作在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外事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驻罗马尼亚使馆文科教处教育事务负责人李征博在回忆这场撤离行动时,想起他在参加教育部第30期驻外储备干部培训班时全体学员写给祖国的一封信,“一个月以来,我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努力学习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外事工作者。在这里,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我们强大的祖国;在这里,我们深刻体会了外交官的神圣使命。我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期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危机还未结束,教育外派干部仍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勇担使命责任,坚守好自己的岗位。(本刊记者 贾文颖 杨匀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各驻外使领馆教育部门提供)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6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